[发明专利]实现DALI灯具零功耗待机与实时唤醒的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6535.5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6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梁霭明;李军;袁金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21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机 灯具 继电器电路 交流接触器 零功耗待机 电源 唤醒 市电 电路 灯具驱动器 待机损耗 工作效率 结构设置 使用寿命 用电费用 照明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DALI灯具零功耗待机与实时唤醒的电路,包括单片机和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继电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DALI总线接口、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DALI总线电源,所述DALI总线接口和DALI总线电源均与DALI总线相连接,所述DALI总线电源与220V市电相连接,且灯具通过交流接触器与220V市电相连接,且所述单片机通过继电器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相连接。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合理,安装便捷,采用DALI总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的实施成本,而且可以实时唤醒灯具,提高灯具驱动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用电费用,解决了照明系统存在待机损耗的技术不足,实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DALI灯具零功耗待机与实时唤醒的电路。
背景技术
DALI是一种专门针对照明控制而制定的数字通信协议,DALI智能照明系统与一般总线的照明系统一样,即使所有灯具处于关闭状态下,灯具驱动器仍处于带电待机状态,每个灯具驱动器内的元器件必然存在一定的消耗,若一个大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灯具数量必然很多,消耗累加起来是不容忽视的;同时若灯具在熄灭状态下其输入电线仍然带电,会有触电或短路火灾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的实现DALI灯具零功耗待机与实时唤醒的电路,旨在解决照明系统存在待机损耗的技术不足。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现DALI灯具零功耗待机与实时唤醒的电路,包括单片机和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继电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DALI总线接口、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DALI总线电源,所述DALI总线接口和DALI总线电源均与DALI总线相连接,所述DALI总线电源与220V市电相连接,且灯具通过交流接触器与220V市电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继电器电路与交流接触器相连接;其DALI总线电源控制步骤包括如下:
步骤A、待机接收DALI信号状态;
步骤B、判断是否接收到总线上的“广播-OFF”信号,当接收到信号时,继续下一步骤;当没有接收到信号时,进入步骤E;
步骤C、判断继电器当时输出是否为接通状态,如果为否重复步骤A,如果为是继续下一步骤;
步骤D、继电器输出在延时30s后被切断,重复步骤A;
步骤E、暂存此非““广播-OFF”信号”制令;
步骤F、判断继电器当前输出是否为接通状态,如果为是则重复步骤A,如果为否进入下一步骤;
步骤G、立即接通继电器输出,并延时1S后向DALI总线重发上述制令信号,重复步骤A。
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继电器、单向二极管、第一电阻、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电容,所述继电器线圈连接在24V电源上,所述单向二极管并联在继电器线圈上,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继电器线圈的底端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单片机的RLY引脚上,所述第二电阻与电容串联后并联在继电器开关的两端且继电器开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单片机的PL1和PL2引脚上。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PIC16F1825。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合理,其采用分回路供电,有利于降低施工要求,安装便捷,采用DALI总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的实施成本,而且可以实时唤醒灯具,提高灯具驱动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用电费用,解决了照明系统存在待机损耗的技术不足,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继电器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6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