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91431.5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江;查树贵;周杰丽;王璟;袁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文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模型 校正 地震数据处理 地层结构 地震参数 目标区域 速度校正 钻井数据 深度域 地震 获取目标 地层 解析 融合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参数,对所述地震参数进行解析得到地震剖面的初始构造模型;获取历史钻井数据,根据所述历史钻井数据对目标区域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地层结构数据;使用所述地层结构数据对所述初始构造模型进行校正,以生成校正构造模型;将所述初始构造模型与所述校正构造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剩余速度校正量;以及将所述剩余速度校正量融合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原始深度域地震剖面图中,以生成校正深度域地震剖面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钻井先后经历了直井、单支水平井、多分支水平井、丛式井和丛式水平井的发展历程。水平井能使更多的生产区域和井筒接触并和裂缝相交,改善储层流动状况,获得较大的排泄区域,提高产量,是石油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钻井技术。
在水平井钻井设计时,需要提供准确的靶点深度和轨迹设计剖面,用于水平井精确定位、地层评价,引导中靶地质目标。但是用户并不能很好地看到地下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参数,对所述地震参数进行解析得到地震剖面的初始构造模型;
获取历史钻井数据,根据所述历史钻井数据对目标区域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地层结构数据;
使用所述地层结构数据对所述初始构造模型进行校正,以生成校正构造模型;
将所述初始构造模型与所述校正构造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剩余速度校正量;以及
将所述剩余速度校正量融合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原始深度域地震剖面图中,以生成校正深度域地震剖面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参数,对所述地震参数进行解析得到地震剖面的初始构造模型;
划分模块,用于获取历史钻井数据,根据所述历史钻井数据对目标区域的地层进行划分得到地层结构数据;
校正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地层结构数据对所述初始构造模型进行校正,以生成校正构造模型;
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初始构造模型与所述校正构造模型进行对比,计算得到剩余速度校正量;以及
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剩余速度校正量融合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原始深度域地震剖面图中,以生成校正深度域地震剖面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结合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可以得到地质层的初始构造模型,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可以得到与所述目标区域的真实情况较为接近的初始构造模型,再进一步地使用历史钻井数据目标区域的地层进行分层,可以进一步地有效地为所述初始构造模型进行校正,可以使最后得到的校正深度域地震剖面图与地质层的真实情况更接近,方便用户进行水平井钻井设计的工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的方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1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