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0059.6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定县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5/00;A01G13/02;A01G7/06;A01C2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花果 落果 激素调控 摘除 叶片 施肥 生长素 行间 水分利用效率 通风透气性 保花保果 地膜覆盖 高温强光 光照管理 施肥管理 水分管理 有效减少 施肥量 营养的 滴灌 枝叶 果实 消耗 田间 刺激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包括施肥、水分、光照管理以及激素调控和摘除叶片等方面。施肥管理中,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减少枝叶旺长与果实争夺营养;水分管理中,采用滴灌结合地膜覆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行间通风透气性,减少短时高温强光刺激;激素调控中,使用生长素保花保果;摘除叶片中,减少无效叶对营养的消耗,降低田间阴郁度。以上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无花果落果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花果,是桑科,波罗蜜亚科,榕族,榕属,无花果亚属植物,又名天仙果、映日果。无花果中含有大量糖分、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少量人体必需的亚油酸。无花果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唐朝时传入我国,以长江流域和华北沿海地带栽植较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山东、江苏、广西等地。
在无花果栽培中,无花果病虫害发生较少,但落果现象却屡见不鲜,对无花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巨大影响。而究其原因,主要是与施肥、水分供给、光照等条件有关。因此,合理施肥以及水分和光照等管理是解决无花果落果问题的关键。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肥管理:每年秋季施一次基肥,在果实膨大期施一次追肥;所述基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800-100kg、过磷酸钙60-80kg、复合肥100-200kg、海藻肥100-120kg;所述追肥为每亩施入碳铵100-150kg、腐植酸钾40-50kg;开花结果期每周喷施叶面肥一次,所述叶面肥为含0.2%的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1%的中微量元素肥料、0.2%的硼砂的混合溶液;
(2)水分管理:采用地下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滴灌头插入土壤表层以下10cm,行间覆盖黑色地膜,开花结果期每天滴灌灌水量为2m3,其它时期视土壤墒情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水量;开花结果期温度当超过22℃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时,用鼓风机对无花果行间进行鼓风换气;
(3)光照管理:开花结果期,进行人工补光,光照强度保持在2000-2200lux,每日光照时长为10-12h;当夏季温度超过30℃时,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
所述的叶面肥还包含生长素。
所述的生长素为IAA,浓度为30ppm。
还包括摘除叶片:摘除无花果下部发黄的叶片以及过密不能接收光照的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包括施肥、水分、光照管理以及激素调控和摘除叶片等方面。施肥管理中,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减少枝叶旺长与果实争夺营养;水分管理中,采用滴灌结合地膜覆盖,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行间通风透气性,减少短时高温强光刺激;激素调控中,使用生长素保花保果;摘除叶片中,减少无效叶对营养的消耗,降低田间阴郁度。以上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无花果落果现象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减少无花果落果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定县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定县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0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