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根去除沉淀剂循环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9891.4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3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辛仪;田小测;庞红建;陈柳宇;郑月;黄景;叶小芳;蒋路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1F11/4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剂 硫酸根去除 硫池 固液分离 循环利用 诱导结晶 硫酸根 上清液 助凝剂 回用 送入 含硫酸根废水 泥水混合液 沉淀污泥 石膏沉淀 药剂成本 源头减量 分离池 钙矾石 回收剂 硫酸盐 沉降 钙源 晶种 石膏 沉淀 诱导 补充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酸根去除沉淀剂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硫酸根废水通入除硫池(1)中,投加药剂A使其反应生成钙矾石沉淀,泥水混合液投加助凝剂A后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沉淀物A送入沉淀剂分离池(3);(b)投加回收剂B,反应,投加助凝剂B,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沉淀物B送入除硫池(1)中作为硫酸盐沉淀剂回用;上清液B进入诱导结晶池(4);(c)投加药剂C,将硫酸根转化为石膏沉淀,部分石膏回流进入诱导结晶池(4)作为诱导晶种回用,上清液C作为硫酸根去除用的钙源补充进入除硫池(1)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降低药剂成本的同时实现硫酸根沉淀污泥的源头减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中硫酸根沉淀去除与沉淀剂循环利用新技术。
背景技术
在石化、印染、电力、制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SO42-的工业废水,统称为含硫酸根废水。近年来,含硫酸根废水的排放量随着这些行业的迅猛发展而逐年增加。含硫酸根废水具有毒性,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废水中的硫酸盐在还原状态下会转化成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硫化氢,在处理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废水处理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威胁运行管理人员的安全。该高浓度条件下,废水中的硫酸根还会和钙离子结合形成永久性钙垢,造成设备结垢和传热效率的下降。因此,需开发硫酸根高效去除方法以控制其污染。
废水中的硫酸根含量会因产生行业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导致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处理含硫酸根废水的方法主要有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成本较高、操作困难、设备材质要求较严格、脱硫效率具有局限性等诸多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钙矾石沉淀法具有去除效率高、成本较低、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等诸多优点,但存在投加药剂成本高、沉淀物产量大等问题,且碱性的钙矾石面临脱水处理和处置出路的难题。
因此,开发废水中硫酸根钙矾石法沉淀去除与沉淀剂循环利用技术,在降低药剂成本的同时实现硫酸根沉淀污泥的源头减量,对含硫酸根废水处理与污泥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硫酸根去除沉淀剂循环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硫酸根去除沉淀剂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经过预处理的含硫酸根废水通入除硫池(1)中,通过第一加药箱(2)投加药剂A使其反应生成钙矾石沉淀,泥水混合液投加助凝剂A后沉降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A排入后续单元进行深度处理或者达标排放,沉淀物A送入沉淀剂分离池(3)进行后续处理;
(b)通过第二加药箱(5)向沉淀剂分离池(3)中投加回收剂B,使其发生反应;通过第一助凝加药箱(6)向沉淀剂分离池(3)中投加助凝剂B,使其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沉淀物B送入除硫池(1)中作为硫酸盐沉淀剂回用;上清液B进入诱导结晶池(4)进行下一步处理;
(c)通过第三加药箱(7)向诱导结晶池(4)中投加药剂C,将硫酸根转化为石膏沉淀,部分石膏回流进入诱导结晶池(4)作为诱导晶种回用,剩余石膏脱水后外运综合利用;上清液C作为硫酸根去除用的钙源补充进入除硫池(1)中。
所述的药剂A为钙矾石沉淀法采用的常规药剂,包括钙盐和铝盐的复配物,其投加量为0.01-20g/L。
所述的药剂A优选钙盐和铝盐按质量比1:1~5的复配物,其中钙盐包括氯化钙、硝酸钙、氯酸钙、高氯酸钙、碳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铝盐包括氯化铝、硫酸铝或硝酸铝。
所述的助凝剂A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丙烯酰胺或二者的复配物,其投加量为0.01-1g/L。
所述的回收剂B为盐酸、硝酸或二者的复配物,其投加量为0.01-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