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8266.8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樊子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卓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腔 气体过滤系统 支管 第二管道 第一管道 打印 打印机 连通 气体循环系统 金属 排空 延伸 进气口 打印过程 惰性气体 气体过滤 气体泄漏 准备阶段 出气口 吹气口 吸气口 外置 氧气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涉及3D打印领域,包括工作腔和气体过滤系统,工作腔与气体过滤系统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连通,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内,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内,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进工作腔和气体过滤系统中,本发明金属打印机工作前准备阶段由外置的气体过滤系统通过初始进气口、初始出气口提供惰性气体排空工作腔内氧气;金属打印机工作过程中,由气体过滤通过工作过程吹气口、工作过程吸气口排空工作腔内打印杂质和少量气体泄漏。从而保证金属打印机打印过程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俗称,是通过数据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技术,3D打印技术能偶成型复杂形状零件,成型精度高,节约材料等,其中激光选区融化,激光选区烧结和电子束选区融化是粉床式金属3D打印的代表技术。金属3D打印机为保证打印零件的精度及机械性能,要求工作腔内气体的氧含量及清洁度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本发明专利是实现易氧化金属粉末顺利打印的重要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工作腔和气体过滤系统,所述工作腔与气体过滤系统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内,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工作腔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内,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进工作腔和气体过滤系统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一支管连通处设有第一气体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二支管连通处设有第二气体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气体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延伸进气体过滤系统内部的管道口为气体进入口,所述第二管道延伸进气体过滤系统内部的管道口为气体回收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延伸进工作腔内部的管道口为初始进气口,所述第二管道延伸进工作腔内部的管道口为初始出气口,所述第一支管延伸进工作腔内部的管道口为工作过程吹气口,所述第二支管延伸进工作腔内部的管道口为工作过程吸气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金属打印机工作前准备阶段由外置的气体过滤系统通过初始进气口、初始出气口提供惰性气体排空工作腔内氧气;金属打印机工作过程中,由气体过滤通过工作过程吹气口、工作过程吸气口排空工作腔内打印杂质和少量气体泄漏。从而保证金属打印机打印过程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腔,2-气体过滤系统,3-气体传感器,4-第一管道,41-气体进入口,42-初始进气口,5-第二管道,51-气体回收口,52-初始出气口,6-第一支管,61-工作过程吹气口,7-第二支管,71-工作过程吸气口,8-第一气体控制阀,9-第二气体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3D打印的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工作腔1和气体过滤系统2,所述工作腔1与气体过滤系统2通过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进行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上设有第一支管6,所述第一支管6的另一端与工作腔1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1内,所述第二管道5上设有第二支管7,所述第二支管7的另一端与工作腔1连通且延伸进工作腔1内,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的两端分别延伸进工作腔1和气体过滤系统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卓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卓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8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LM设备收集粉料的装置
- 下一篇:增等材复合成形设备及其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