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波快速选频建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3713.0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4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6 | 分类号: | H04W48/16;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陈宏升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波 快速 选频建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波快速选频建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呼台在同一个频率上持续发送协议PDU,被呼台在不同频率上轮流切换,实现协议PDU接收解析;上电初始化时,通信频率集重新设置时刻,昼夜交替时和单次建链不成功时,自动触发探测公告,介入选频建链,通过呼叫请求和频率确认,完成建链过程,呼叫请求携带推荐频率集信噪比排序信息,使通信双方在最短时间搜索到最优业务通信频率;记录建链成功频率对,下次通信优先采用;本发明采用多个频率并行处理,接收协议PDU过程由串行模式变为并行模式,减少选频时间;探测过程自动介入选频过程,获得最佳接收频率集和最佳发送频率集,并进行相互推荐,提升建链速度和建链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波通信的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短波快速选频建链方法。
背景技术
短波通信通过电离层反射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由于电离层高度和密度的时刻变化,使得短波通信稳定性较差,不能采用固定的通信频率来进行业务通信。通信的频率会随气候,经纬度,太阳黑子等影响电离层状态的因素随时变化。所以,短波通信过程通常分为选频建链和业务传输两个步骤:选频建链的主要目标是完成通信两点间收发传输频率的选择,以及将要进行的业务类型确认。业务传输则是在选定的传输频率上完成已确认的数据或话音业务。
我国目前军民用短波通信广泛采用全军短波第三代自动链路建立技术(依据标准GJB 2077A-2007)。其常用点对点选频建链协议有链路建立(频率选择),业务建立(业务确认)和扫描探测(频率优选)三个过程,通过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来进行协议消息交互。
现有技术有如下缺点:
(一)对于链路建立过程:通过公式(1)[(通信频率数+1)╳扫描监听时间+2╳扫描监听时间]/扫描呼叫PDU时间,可以看出扫描呼叫花费的时间与通信频率数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有好的通信效果,短波通信通常会在6MHz的短波可通频段内选择32个通信频率进行通信尝试。采用现有协议进行通信,扫描监听时间为1.5秒,扫描呼叫时间为1.2秒,由公式可以得出完成一轮扫描呼叫时间为:
(32+1)*1.5+2*1.5=52.5秒。假设后续业务握手及建立过程能够一次成功,至少也需要52.5+6*1.4=60.9秒才能完成一次建链过程。实际中,由于短波通信的不稳定性,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更长。
(二)对于业务建立过程:如果通信双方预先不通过扫描探测过程对业务频率集Q进行好坏排序。以目前协议依次尝试的频率策略,实际中,链路建立需要多次尝试才可能找到可通信频率,这样花费的建链时间过长,而且由于不是最佳频率,建链后还会出现业务通信效果不好的问题。
(三)对于扫描探测过程:为了保证通信的效果,用户往往要先选择扫描探测呼叫对业务频率集进行排序后,再重新发起业务建立过程。由于进行扫描探测过程的前提是要先完成链路建立过程,这样不仅需要用户手动干预,而且完成建链过程要经过链路建立,扫描探测,链路建立,业务建立四个过程,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开销。
(四)对于通信频率集,呼叫和业务频率集采用人工预先设置,由于短波通信的不稳定性和人工经验的局限,很多情况下采用人工设置的频率通信效果并不理想。实际应用中,建链成功率只能达到65%水平,用户体验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短波快速选频建链方法,能有效缩短选频时间,并提高建链成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短波快速选频建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3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