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2703.5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6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秋霞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9B3/00;B30B9/0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液分离装置 餐厨垃圾 固体排出口 液体输出孔 电机 分离机构 支撑架 热量发生装置 支撑架固定 电机机械 粉碎装置 固液分离 烘干装置 垃圾烘干 驱动装置 输出抑制 外壳机械 运输装置 细菌 贯穿 垃圾 生长 | ||
1.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电机(1)、垃圾进斗(2)、固液分离装置(3)、外壳(4)、固体排出口(5)、液体输出孔(6)、支撑架(7),所述的第一电机(1)与外壳(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1)与外壳(4)均安装在支撑架(7)上并与支撑架(7)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4)中设有固液分离装置(3),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3)与第一电机(1)机械连接,所述的固体排出口(5)、液体输出孔(6)均设于外壳(4)上并贯穿外壳(4)与固液分离装置(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3)由第二分离机构(301)、运输装置(302)、驱动装置(303)、热量发生装置(304)、烘干装置(305)、粉碎装置(306)、第一分离机构(307)、第一电机转轴(308)组成;
所述的第一电机转轴(308)与第一电机(1)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机转轴(308)远离第一电机(1)的一端与粉碎装置(306)机械配合,所述的粉碎装置(306)与第一分离机构(307)相配合,所述的第一分离机构(307)与第二分离机构(301)相配合,所述的第二分离机构(301)与运输装置(302)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分离机构(307)与第二分离机构(301)均与液体输出孔(6)相通,所述的烘干装置(305)与驱动装置(303)机械连接,所述的热量发生装置(304)与驱动装置(30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分离机构(301)由一号倾斜板(3011)、二号倾斜板(3012)、U型气缸驱动杆(3013)、气缸(3014)、第一环形固定座(3015)、气缸固定座(3016)、矩形推板(3017)、第二滤网(3018)、一号腔(3019)、三角形橡胶垫(30110)、一号管(30111)、第一活动板(30112)、第一限位板(30112)组成,所述的一号倾斜板(3011)与二号倾斜板(3012)相对设立并且设于二号倾斜板(3012)西南方向上,所述的气缸(3014)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座(3016)上,所述的U型气缸驱动杆(3013)的一端与气缸(3014)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矩形推板(3017)机械焊接,所述的矩形推板(3017)设于第二滤网(3018)上,所述的第二滤网(3018)底部与外壳(4)内壁之间构成一号腔(3019),所述的一号管(30111)与一号腔(3019)相通,所述的一号管(30111)的一端与液体输出孔(6)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固定座(3015)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的第一固定轴贯穿第一活动板(30112)的一端并将其固定在第一环形固定座(3015)上,所述的第一活动板(30112)远离第一环形固定座(3015)的一端与三角形橡胶垫(30110)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30112)远离矩形推板(3017)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30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装置(302)由高温板(3021)、第一转轮(3022)、盛斗(3023)、第二活动板(3024)、一号弹簧(3025)、第一传动带(3026)、一号锥形轮(3027)、第一转轴(3028)组成,所述的高温板(3021)设有两个并且相对的设于第一传动带(3026)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转轮(3022)设有两格并且呈上下结构设立,所述的第一传动带(3026)与两个第一转轮(3022)机械传动配合,所述的盛斗(3023)设有六个以上并且均等分布在的第一传动带(3026)上,所述的位于底部第一转轮(3022)上设有一号锥形轮(3027),所述的第一转轮(3022)通过一号锥形轮(3027)与第一转轴(3028)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3028)与驱动装置(303)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二活动板(3024)一端固定在外壳(4)内腔中的一固定墙体上,所述的第二活动板(3024)与一号弹簧(3025)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弹簧(3025)的另一端与该固定墙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秋霞,未经杨秋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27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