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4627.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咸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联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77/06;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18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结构胶 聚酰胺改性 环氧树脂 车身 聚酰胺 偶联剂 拉伸 附着力 稀释剂 剪接 网络结构 触变剂 固化剂 缓蚀剂 增韧剂 重量份 搭接 固化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环氧树脂50‑75份;聚酰胺9‑28份;固化剂15‑30份;稀释剂8‑15份;触变剂2‑5份;填料25‑50份;偶联剂3‑5份;增韧剂1‑2份;缓蚀剂0.1‑3份。本发明的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搭接剪接强度高;偶联剂的选取和使用,使填料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散,提升了本发明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聚酰胺和环氧树脂的选用,固化后形成网络结构,进一步提升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附着力和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传统的汽车制造连接技术如焊接等难以在新型轻量化材料上得到较好的应用,同时不同材料间使用焊接等传统工艺也无法保证其整体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车用结构胶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发挥新型轻量化材料的优势,然而目前的车身结构胶大多存在剥离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不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优异的剥离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耐腐蚀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包括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聚醚胺选自聚酰胺300和聚酰胺610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固化剂选自双氰胺、甲基胍胺和1-邻基苯双胍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稀释剂选自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和新葵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触变剂为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填料选自硅微粉、纳米碳酸钙、滑石粉和钛白粉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偶联剂选自二乙基三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其中,缓蚀剂选自苯并三唑、磷酸三丁酯和三苯基膦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一种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以下组分及重量份数准备原材料: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环氧树脂、聚酰胺、稀释剂和偶联剂在搅拌器中混合,转速为250-300rpm,搅拌50-60min,随后加入步骤一中的填料、增韧剂和缓蚀剂,转速为900-950rpm,搅拌20min,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将步骤一中的固化剂和触变剂加入到步骤二冷却至室温后的产物中,转速为200rpm,搅拌20-30min,再静置30min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车身用聚酰胺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替代焊接等传统工艺,能够与轻量化材料有效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46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