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4064.8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利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10003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系统 网关 控制装置 水力 喷射泵装置 分配均衡 数据传输 水力平衡 通讯传输 二次网 物联网 一次网 智能化 室内 板式换热器 电动调节阀 温度传感器 温压传感器 补水装置 电动调节 开度控制 开度信号 控制系统 数据通过 温度信号 混合口 喷射口 引射口 云计算 失调 供热 采集 传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包括一次网、板式换热器、二次网、补水装置和喷射泵装置;将二次网中的所述喷射泵装置中的喷射口、引射口和混合口温压传感器的数据通过LORA通讯传输到网关,由网关将所有数据传输到一个控制装置;在用户水力分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各个室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室内温度,将温度信号通过LORA通讯传输到网关,由网关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经过云计算将开度信号传输到一次网电动调节阀的电动调节执行器的调节开度控制端。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供热系统存在的水力失调,以及在用户水力分配均衡的情况下,以用户室内温度来控制系统耗热量,实现系统按需供热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供热系统由于系统设计及施工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水力失调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采用平衡阀来解决水力失调问题。由于供热系统的耦合性和复杂性,平衡阀调节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传统供热系统的一次网电动调节阀开度由气候补偿器采集室外气温进行控制。相同的室外气温,但湿度、风速、光照等其他因素不同,室外综合气象温度不同。单纯靠室外气温进行控制,不能实现系统按需供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以解决传统供热系统存在的水力失调及不能实现系统按需供热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包括一次网、板式换热器、二次网、补水装置和喷射泵装置;一次网包括依次连接的在一次网管线上的热源厂或者锅炉出水口、一次网循环泵、板式换热器第一介质端、电动调节阀和热源厂或者锅炉回水口;二次网包括板式换热器第二介质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第二介质端的二次管网线出水与回水管路、与板式换热器第二介质端的二次管网线出水与回水管路分别通过在楼前加装的喷射泵装置实现连接的一组供热用户单元、串接在二次管网线回水管路中的二次网循环泵和二次网的补水箱及补水泵;将所述喷射泵装置中的喷射口、引射口和混合口温压传感器的数据通过LORA通讯传输到网关,由网关将所有数据传输到一个控制装置;在用户水力分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各个室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用户室内温度,将温度信号通过LORA通讯传输到网关,由网关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开度信号传输到一次网电动调节阀的电动调节执行器的调节开度控制端。
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喷射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管网供水管端、第一球阀、过滤器、喷射泵喷射口、喷射泵、喷射泵混合口、第二球阀和热用户供水管端,热用户回水管端通过第三球阀连接到喷射泵的引射口;在喷射泵的喷射口、引射口和混合口处,分别安装有三个温压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力平衡供热系统,所述控制装置是云平台的一个部分。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根除传统供热系统水力失调问题。
2.通过采集喷射泵喷、引、混三处的温度及压力,直观了解系统运行状态。
3.在供热系统水力均衡的情况下,通过采集室温信号调整换热站一次网电动调节阀开度,从而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最终实现按需供热。
4.所有采集的数据利用LORA通讯进行传输到网关,由网关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手机APP或者网页监控系统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喷射泵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利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利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4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