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婴儿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1166.4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孔国琴;张梦婷;林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商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B9/12 | 分类号: | B62B9/12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座位 拉带 靠背部 婴儿车 背带 支撑 不易感觉 定位机构 固定机构 支撑轮组 新机械 限位 育婴 婴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的支撑轮组,所述的车架与座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限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座位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和支撑部,所述的靠背部连接有背带,所述的支撑部连接有拉带,所述的背带与拉带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定位的固定机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使育婴者不易感觉疲累,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带着一岁以下宝宝外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通常都会用一辆婴儿车推着他外出。婴儿车是育婴者普遍使用的工具,婴儿车的车型多种多样,其可供婴儿躺或坐于婴儿车内,育婴者可以推着婴儿车自由移动,尤其是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
目前,公告号为CN2054692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婴儿车,它包括前连杆机构、后连杆机构、座位部分、座垫杆组件、靠背部分和靠背杆组件。前连杆机构包括前腿,前腿具有上端和安装有前轮装置的下端。后连杆机构包括后腿,后腿具有上端和安装有后轮装置的下端。座垫杆组件用于支撑座位部分。靠背杆组件用于支撑靠背部分。可折叠婴儿车被从其展开状态移动至其折叠状态时: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相向运动,从而使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相互靠近,直到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此时,前腿的前轮装置和后腿的后轮装置并拢至相互接触或者接近相互接触。
这种可折叠婴儿车结构简单,折叠后整车体积小,便于携带,并且可以更好地避免沾污,但是当婴儿不想坐在婴儿车中而想与育婴者亲近,育婴者就要把婴儿抱起,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抱婴儿,而长时间抱婴儿会使手臂觉得劳累,同时,也不便于育婴者手上拿取物品,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通过将座位与车架可拆卸连接,通过背带将座位背在育婴者身上,使育婴者可以解放双手,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的支撑轮组,所述的车架与座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限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座位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和支撑部,所述的靠背部连接有背带,所述的支撑部连接有拉带,所述的背带与拉带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定位的固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座位放置在车架上,通过定位机构将座位固定在车架上,婴儿躺在或坐在座位上;当婴儿想要与育婴者亲近时,将座位从车架上取下,将背带挂设在肩膀上,将婴儿置于育婴者的胸口,通过背带的拉力作用,使支撑部往靠近靠背部的方向弯折,使支撑部与靠背部形成兜状,使婴儿不易从座位上掉落,同时,解放了育婴者的双手,便于拿取物品,通过全身对婴儿支撑,不易感觉劳累,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的固定杆固定于放置槽中,所述拉带穿过放置槽并绕过固定杆后从放置槽穿出,所述拉带与放置槽的内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张紧,拉带与固定杆之间、拉带与固定板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固定板不易与拉带松开;在拉带放松的情况下,通过拉动拉带远离支撑部的一端,能够调节固定板与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婴儿,提升舒适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部定位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靠背部上固定有护肩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肩部提升了对婴儿的保护作用,同时,使婴儿在座位上翻转时,不易从座位上掉落;通过限位机构的限位机构,进一步提升靠背部与支撑部的连接稳定性,使婴儿不易从支撑部上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商学院,未经温州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1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