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3225.3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6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B60L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车辆 充电 装置 具有 轨道交通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包括:取电器,其第一端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供电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所述供电器包括:供电器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上;供电板,与所述供电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驱动装置,其一端与所述供电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器支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通过伸缩运动驱动所述供电板相对于所述供电器支架在横向竖直平面上发生转动;所述供电板适于通过转动夹紧所述取电器的第二端且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装置,适用于储能充电式的轨道车辆,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大大降低了全线布置电网的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车辆通常采用柔性接触网取电方式,利用弓网或靴轨接触充电,该取电方式沿途全线布置电网,取电方式投资成本普遍较高,对此,采用储能充电式的小型短距离运输轨道车辆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采用在路面设置槽道对汽车进行充电,该技术方案刀槽实为路面槽道下方安装凹型弧面槽,受电器与弧面槽接触充电,然而安装于车体的充电受流接触器结构复杂,重量大,影响了车体续航里程,而且该技术方案不适应于轨道车辆上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适用于储能充电式的轨道车辆,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大大降低了全线布置电网的建设成本。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电器,所述取电器的第一端适于安装在轨道车辆上;
供电器,所述供电器适于安装在轨道上;所述供电器包括:
供电器支架,所述供电器支架适于安装在轨道上;
供电板,所述供电板包括第一供电板和第二供电板;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分别与所述供电器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器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二供电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电器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通过伸缩运动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供电板和第二供电板相对于所述供电器支架在横向竖直平面上发生转动;
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适于通过转动夹紧所述取电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均适于与所述取电器的第二端电连接。
当轨道车辆的所述取电器行驶至所述供电器的位置后,若轨道车辆需要进行充电,则停止行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发生转动,使得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夹紧所述取电器的第二端,此时所述第一供电板和所述第二供电板均与所述取电器的第二端电连接,从而对轨道车辆进行充电。轨道车辆停靠后再进行充电,避免了所述取电器和所述供电器之间的冲击,且所述取电器和所述供电器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摩擦,大大提高了所述充电装置的使用寿命,还消除了一般取电方式所产生的噪音。若轨道车辆需要跨站行驶,则所述充电装置不进行工作,不影响轨道车辆的跨站行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3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