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化学环保新型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高效改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8506.X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9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艳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27/32;B32B9/00;B32B9/02;B32B9/04;B32B15/02;B32B15/10;B32B15/20;D06L1/14;D06L4/13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春光 |
地址: | 22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材料 负氧离子 高效改性 新型汽车 面料层 纤维层 经纱 内饰 环保 纬纱 不锈钢微丝 化学添加剂 亚麻纤维纱 竹炭纤维纱 最大程度地 从上至下 汽车内饰 染色效果 生产过程 竹炭纤维 底料层 胶膜层 经纬纱 涤纶 绞合 沉浮 纺织品 编织 赋予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化学环保新型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高效改性工艺,该纺织材料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面料层、负氧离子发生纤维层、底料层和BOPP胶膜层。所述面料层是由经纬纱沉浮编织而成的,所述经纱为竹炭纤维纱与不锈钢微丝混合绞合而成,所述纬纱为亚麻纤维纱与涤纶混纺编造,经纱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利用竹炭纤维本身的特性,在达到很好的染色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水洗程序的负担,避免化学添加剂的大量添加,更加科学环保,所述负氧离子发生纤维层遇氧产生负氧离子,赋予纺织品卓越的保健性能,有助于汽车内饰污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化学环保新型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环保改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用以代步的工具,国内外的汽车工业制造无论是外型、配置还是材质已经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内饰行业也在期间快速崛起,然而,现今汽车内饰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根据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专家多年的分析检测得出,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车内装饰材料引起,汽车内饰污染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满足方便性、人性化、舒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汽车内饰面料的运用应逐渐向高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及聚合材料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节约环保及循环可再生内饰材料,尽量保证汽车内饰面料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菌、隔热、负离子净化等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抗化学环保新型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高效改性工艺,最大程度地利用竹炭纤维本身的特性达到很好的染色效果并减轻了水洗程序的负担,避免化学添加剂的大量添加,更加科学环保,利用负氧离子整理剂处理过的亚麻纤维纱能遇氧产生负氧离子,赋予纺织品卓越的保健性能,整个生产过程科学环保,有助于汽车内饰污染问题的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化学环保新型汽车内饰纺织材料的高效改性工艺,该纺织材料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面料层、负氧离子发生纤维层、底料层和BOPP胶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是由经纬纱沉浮编织而成的,所述经纱为竹炭纤维纱与不锈钢微丝混合绞合而成,所述纬纱为亚麻纤维纱与涤纶混纺编造。
进一步地,所述经纱的具体制备流程为:
a)毛纱制备:将竹炭纤维纱首先用前处理工艺处理后经过清梳和精梳,再在纱料上喷涂阻燃剂;
b)不锈钢微丝混纺:在所述步骤a中制得的毛纱中加入不锈钢微丝纱在并条机上并和,先后在粗纱机和细纱机上进行牵伸好加捻,进行混纺;
c)在预定型机上进行预定型;
d)染色:向染色机中加入染色整理液,加热至85-102℃,保持温度10 min,之后按照每分钟降低3℃的速度将温度降至35-40℃;
e)水洗:将步骤d中获得的染色补料经过水洗设备进行水洗;
f)烘干。
进一步地,所述纬纱在混纺前用1-2%的天然抗菌物质浸渍处理,所述天然抗菌物质包含4-7份的香茅草提取物、2-4份的薄荷提取物和3-5份的迷迭香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前处理工艺包含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1)烧毛:使竹炭纤维纱保持张紧状态,以10 m/s的速度通过两块高温金属板之间,所述高温金属板的温度在810-900℃之间;
2)酶处理:首先将酶处理室的温度升至70℃,再使用复合酶进行退浆处理,调节pH值至8.5-9.0,保温3.5 h,热水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艳,未经张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85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