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8340.1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5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31/02;E02D3/10;A01G22/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张珉瑞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渗膜 排水层 人工湖 防渗结构 防渗效果 依次设置 保护层 基础层 地下水 水生植物 植物生长层 排水盲沟 生态环境 植物根系 生长层 开孔 排出 砂层 上粗 施工 | ||
1.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础层、排水层、防渗膜、保护层及植物生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水盲沟和上粗砂层,所述排水盲沟用卵石铺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穿孔管、卵石层和无纺布层,以及设置在无纺布层侧方及下方的粗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盲沟包括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所述主排水盲沟沿人工湖长轴方向设置,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盲沟内设有主穿孔管,次排水盲沟内设有次穿孔管,所述次穿孔管与主穿孔管连通或次穿孔管的排水口位于主穿孔管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排水盲沟设有多组,两个相邻的次排水盲沟组之间的间距为20-40m。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排水盲沟与主排水盲沟的顶高程一致,所述次排水盲沟的底高程高于主排水盲沟的底高程。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盲沟和次排水盲沟之间的角度A为60-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粗砂垫层和位于粗砂垫层上方的混凝土预制块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湖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层由若干个正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层拼接而成。
10.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基础层施工:对湖底基础层进行清基处理,并在基础层上挖出沟;
第二步,排水层施工:在上述沟的底部铺设下粗砂层,然后放入无纺布,并在无纺布内部铺填卵石形成卵石层,无纺布两侧铺设侧粗砂层,使得无纺布将卵石和基础层、卵石层和下、侧粗砂层隔开;当卵石层铺填至预定位置时,放入穿孔管,然后继续铺填;当卵石层铺填至与基础层顶部平齐时,将无纺布闭合,形成排水盲沟;
第三步,上粗砂层施工:在基础层顶部和排水盲沟顶部铺设上粗砂层;
第四步,防渗膜施工:在上粗砂层上方铺设防渗膜;
第五步,保护层施工:首先在防渗膜上铺设粗砂垫层,然后在粗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预制块层;
第六步,植物生长层施工:在混凝土预制块层上铺设土料作为植物生长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83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土坡挡土墙
- 下一篇:一种板桩护岸水体交换拆卸式反滤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