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场行李自助托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8039.0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龚海飞;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1G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包 舱门 托运 机场行李 行李安检 行李舱 打印机 称重 打印 登机牌 乘客 行李 传输履带 底盘模块 平移模块 用户操作 有效证件 证件识别 重量显示 输出 便捷性 入口处 行李框 放入 内置 取件 卸载 粘贴 机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场行李自助托运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乘客的有效证件放置于值机模块的证件识别区域,利用值机模块中内置的打印机将乘客的登机牌打印输出;开启舱门,将行李包放入行李舱模块中的行李框内;利用行李舱模块中的称重平移模块,对行李包进行称重,然后关闭舱门,将重量显示于值机模块的用户操作界面上;利用打印机将行李包的行李条和取件凭条打印输出;再次开启舱门,在行李包上粘贴行李条,然后再次关闭舱门;利用AGV底盘模块将行李包托运至机场的行李安检入口处;开启舱门,将行李包卸载至行李安检入口的传输履带上。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提高机场行李托运便捷性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民用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场行李自助托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逐年递增。目前,携带行李的旅客到达机场后,需到不同的业务办理窗口办理值机手续。首先,旅客需排队办理身份确认及登机牌打印手续;在登机牌打印完毕后,旅客需携带行李步行至行李托运处办理行李托运手续。
行李托运手续大致包括行李分拣、行李安检,打印行李条、打印行李凭条、以及粘贴行李条等。在办理行李托运的整个过程中,机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且,旅客还需要与机场工作人员随时配合,以完成行李托运手续,这样必然会花费旅客大量的时间,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因而,如何实现机场行李的自动托运,以提高机场行李托运的便捷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场行李自助托运方法,以实现提高机场行李托运便捷性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场行李自助托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乘客的有效证件放置于值机模块1的证件识别区域,利用所述值机模块1中内置的打印机将乘客的登机牌打印输出;
步骤二、开启行李舱模块的舱门,将行李包放入所述行李舱模块中的行李框内;利用所述行李舱模块中的称重平移模块,对行李包进行称重;然后关闭所述舱门,将行李包的重量显示于所述值机模块1的用户操作界面上;
步骤三、利用所述值机模块1中内置的打印机将所述行李包的行李条和取件凭条打印输出;再次开启所述舱门,在行李包上粘贴行李条,行李条粘贴完毕后,再次将舱门关闭;
步骤四、利用AGV底盘模块6将粘贴有行李条的行李包托运至机场的行李安检入口处;开启所述舱门,将粘贴有行李条的行李包卸载至所述行李安检入口的传输履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舱模块中的行李框的尺寸:长度为680mm,宽度为260mm,高度为130mm~170mm。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舱模块包括第一行李舱模块2和第二行李舱模块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包括:
步骤2.1、利用PLC控制第一行李舱模块2的舱门开合机构,以开启所述第一行李舱模块2的舱门;在所述第一行李舱模块2的舱门开启后,乘客将第一行李包放入所述第一行李舱模块2中的行李框内;
步骤2.2、利用所述第一行李舱模块2对应的称重平移模块3,对所述第一行李包进行称重;当所述第一行李包的重量小于第一设定阈值时,关闭所述第一行李舱模块2的舱门,并将所述第一行李包的重量显示于所述值机模块1的用户操作界面上;
步骤2.3、利用PLC控制第二行李舱模块4的舱门开合机构,以开启所述第二行李舱模块4的舱门;在所述第二行李舱模块4的舱门开启后,乘客将第二行李包放入所述第二行李舱模块4中的行李框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云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8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锁
- 下一篇:用于实现无摩擦建筑物交互的区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