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距离的辐射检测联动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6935.3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启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7/12 | 分类号: | G01T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检测 联动报警系统 联动报警装置 辐射检测器 信号收发器 电动推杆 合金钢板 控制器 报警灯 抽风机 底板 远距离观测 报警装置 工作效率 冷却效果 人员判断 出气管 进气管 地下 盘管 筒体 气管 冷却 抬高 抽出 辐射 运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辐射检测联动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辐射检测联动报警装置,每个辐射检测联动报警装置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底板、合金钢板、盘管、进气管、出气管、抽风机、气管、筒体、电动推杆;该系统通过多个合金钢板埋在地下,使得抽风机抽出的风能够被地下温度进行冷却,从而提高х‑γ辐射检测器、控制器和信号收发器的冷却效果,有效提高х‑γ辐射检测器、控制器和信号收发器的工作效率,防止高温造成设备无法运转的情况发生;该系统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报警灯向上抬高,使得报警灯发出的光能够被远距离观测到,方便人员判断辐射距离的远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安全监测中的辐射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距离的辐射检测联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越来越多。但是火力发电燃烧煤炭或者天然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同时,由于煤炭和天然气均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而水力发电会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地质灾害,均不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弊端,核电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核电发电量已占到我国发电总量的4%,并且这一比重逐年增大。但是核电最重要的问题是核辐射泄露问题,核泄漏产生的辐射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人体会尝试修复这些损伤,但是有时损伤过于严重或涉及太多组织与脏器,以至于不可能修复。而且,身体在自然修复过程中,也很可能产生错误。最容易为辐射所伤的身体部分包括肠胃上皮细胞以及生成血细胞的那些骨髓细胞,并产生癌变。
为了检测核电的核泄漏,以便在核泄漏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重大危害,现有技术中对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的检测有以下技术方案:
中国专利申请201220073884.X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核辐射检测仪,如图1所示,其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入端通过放大器和射线传感器相连,另一输入端和控制按钮相连,输出端和液晶显示器相连,通信端通过内部数据总线和数据通讯模块相连;所述射线传感器为盖革-弥勒计数管;所述数据通讯模块为以太网模块或无线通信模块。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便携式核辐射检测仪,采用一体式的采集显示装置,从而满足α、β、γ射线的检测和显示需要,且结构简单,功耗低,易于携带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201420222603.1公开了一种车载核辐射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其包括电源、驱动部件、核辐射传感器、MCU、报警器和CAN总线;其中,所述电源通过MCU均与驱动部件、核辐射传感器、报警器和CAN总线电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核辐射传感器连接;所述MCU均与所述驱动部件、核辐射传感器、报警器和CAN总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时性高,方便安装和集成。
但是现有的检测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的装置均需要人工操作,到疑似核泄漏的地方检测核辐射;一旦检测点具有核辐射,即使通过相关检测装置检测到核辐射,也难以避免对装置操作人员造成难以挽回的身体伤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距离的辐射检测联动报警系统,在及时获得核泄露信息的同时,避免人工到现场检测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保护人体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距离的辐射检测联动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辐射检测报警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设备运转异常的情况发生,造成误报警,给人带来一定烦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启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启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6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