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地集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4663.3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灵;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顶距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2B1/00;E02B7/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戴锦跃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管道 水堰 高程 坡地 管身 集水系统 外露 水平状布置 挡板 挡水板 覆盖面 进入管 蓄水量 水头 连通 供水 灌溉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地集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坡地一侧的集水管道和拦水堰坝,拦水堰坝的高程低于集水管道的高程,集水管道设置于拦水堰坝的两侧,集水管道沿坡地的同一高程呈水平状布置,且所述集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拦水堰坝连通;所述集水管道呈b型设置且包括外露挡水板和管身,所述外露挡板设置于所述管身高程较低的一侧上,所述管身的顶部设有用于供水分进入管身内部的透水部。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集水管道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汇水的面积,有利于拦水堰坝收集到更多的水分,而且不需要降低拦水堰坝的水头高程,有利于更好的保证灌溉的覆盖面以及蓄水量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坡地灌溉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坡地集水系统。
背景技术
坡地种植是一项较为困难的种植手段,但是其能够很好的利用坡地的土地资源,而且浇灌时可以逐级进行,一劳永逸,同时在日常维护坡地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进行灌溉,因此现有技术一般如图1所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建造拦水堰坝,此时可以收集水分的汇水面积受到分水岭、高程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局限性,无法保障拦水堰坝的蓄水能力。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若要增加引水范围,需要将堰坝设置于地势较低的山谷,但于此同时就会降低了灌溉水头,对于坡地梯田来说,减少了可灌溉面积,天然降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地集水系统,具有增大汇水面积的同时还能保证不降低拦水堰坝高程的效果,增大了坡地灌溉的天然水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坡地集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坡地一侧的集水管道和拦水堰坝,拦水堰坝的高程低于集水管道的高程,集水管道设置于拦水堰坝的两侧,集水管道沿坡地的同一高程呈水平状布置,且所述集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拦水堰坝连通;所述集水管道呈b型设置且包括外露挡水板和管身,所述外露挡板设置于所述管身高程较低的一侧上,所述管身的顶部设有用于供水分进入管身内部的透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管道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汇水的面积,有利于拦水堰坝收集到更多的水分,而且不需要降低拦水堰坝的水头高程,有利于更好的保证灌溉的覆盖面以及蓄水量的要求,只需要布置合适长度的集水管道,即可将所延伸到的范围内的坡地径流收集至水管中,并最终将收集得到的地表径流汇集至拦水堰坝中,从而消除了分水岭等地形对水分收集的限制,加大了水分收集的汇水面积,效果突出,实施简单可行性强。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坡地上沿同一高程水平挖设有预埋沟槽,所述预埋沟槽的底面水平设置,两侧侧壁的坡度均为1:0.3,所述集水管道埋设于所述预埋沟槽中且所述外露挡板高出所述预埋沟槽高程较低的一侧侧边20-3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b型设置的集水管包括外露挡板和管身,且外露挡板设置于管身高程较低的一侧上,从而地表径流在流经预埋沟槽时,一部分及时渗透至管身中排走,另一部分被外露挡板截留并持续的渗至管身中,防止地表径流过大时雨水来不及进入管身中而浪费水分,加大对雨水的收集能力;同时预埋沟槽的设置也有利于集水管道的稳定和长期工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沟槽沿靠近所述拦水堰坝的方向为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预埋沟槽两端的高度差为所述预埋沟槽长度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集水管道中水分的收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部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且所述透水部的管身对应的圆心角为120°,所述透水部上方填埋有渗水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透水孔是较为直接的方便水分渗透的方式,有利于水分快速的进入管身中,而透水部的管身对应的圆心角设置为120°,是在管身强度和透水效率之间较好的平衡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过滤层包括包裹于所述透水部上的多层透水土工布层,且所述透水土工布层中还夹设有固形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顶距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顶距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4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沉式道路绿化带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园林建设用集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