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2397.0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2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段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28 | 分类号: | B21C3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彬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c 接管 电子 膨胀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方法,属于管材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N组并排布置的校直单元将N盘盘管的前端部同步校直成长管料段,再利用N组并排布置的无屑旋切单元将长管料段同步地裁切成短管;(2)将N组并排布置的无屑旋切单元在单次中所裁切出的短管,依照无屑旋切单元间的位置排布顺序,依序对每个短管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管端处理。该制造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接管的制造的自动化程度,且能有效地提高了接管的生产效率与灵活,可广泛地应用于空调、汽车等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的加工成形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膨胀阀作为空调的主要元件,为一种可按预设程序对进入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的节流元件,通常包括阀座、阀芯、阀杆、致动器及连接在阀座上的接管。
按形状,其接管有直管状接管与弯管状接管,如公告号为CN207111959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电子膨胀阀,如其附图3所示,其接管包括直管状接管102与弯管状接管103,且该两接管的外端部均为扩口端结构;如公布号为CN103836211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电子膨胀阀,如其附图2所示,其接管包括直管状接管13与弯管状接管14,接管13的内端部为扩口端结构,而接管14的内端部为缩口端结构;对于有些接管,其接管两端部中,一端为扩口端结构,另一端为缩口端结构,或者两端均为扩口端结构。
此外,四通阀作为制冷设备的主要元件,用于控制热循环与制冷循环间的切换,具有E接管、S接管及C接管,具体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1324277A及公告号为CN201391635Y等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四通阀,如其附图所示接管, E接管与C接管在制造过程中,需对其管端部进行扩口、缩口等管端处理。
在制造前述各种结构的接管时,通常需采用裁切装置将长管料裁切成定长管段,再将这些定长管段搬运至管段处理单元上进行上料以按照预定结构对两端中一者以上进行管端处理;对于电子膨胀阀中的弯管状接管,其还需将经管端处理后的管段搬运至弯管机上进行弯管处理,整个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偏低,加工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EC接管或电子膨胀阀接管的制造方法,以提高接管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其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管段上料步骤,利用N组并排布置的校直单元将N盘盘管的前端部同步校直成长管料段,再利用N组并排布置的无屑旋切单元将长管料段同步地裁切成短管;
管端处理步骤,将N组并排布置的无屑旋切单元在单次中所裁切出的短管,依照无屑旋切单元间的位置排布顺序,依序对每个短管的至少一个端部进行管端处理。
利用无屑旋切方式将长管料裁成预定长度且净洁的短管段,有效地减少切屑产生而恶化生产制造环境,在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效率的同时,可实时根据生产工况而调整短管段的预定长度,有效地提高了该生产线的灵活度;通过采用两组以上的并排布置的管段供料单元并行地与管端处理单元配合,可有效匹配供料步骤与加工成形步骤间加工速率的差异,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方案为在管端处理步骤之后,使用弯管单元对经管端处理后的短管进行弯管处理,获取弯管状的电子膨胀阀接管。
更具体的方案为在对短管进行弯管处理前,对经管端处理后的短管进行管端定位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弯管进度。
优选的方案为弯管单元包括弯管机头、芯棒单元及卸料单元;弯管机头包括夹模、圆模及摆臂;芯棒单元包括芯棒及用于驱动芯棒伸入或退出管段的芯棒驱动机构;卸料单元包括套装在芯棒外的推料套管及用于驱动推料套管沿芯棒的轴向往复移动的推料驱动装置。将卸料单元设置成包括套装在芯棒外的推料套筒,不仅便于卸料过程的实现,且能简化设备整体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兴和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2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