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5309.4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4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琦;卓艾宝;朱兴涛;晏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继巍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弹 发射 导流 整体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在待测导流器底面安装应变传感器,将位移传感器的垂直拉线粘接至待测导流器底部测量点‑将待测导流器装配至试验支架顶部的围框内,沙袋组件放置在待测导流器与围框形成的容腔内,压板组件放置在沙袋组件上方并与试验支架侧面的油缸系统相连接‑试验前进行调试‑进行多次满载荷试验。本发明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可靠稳定、产品质量风险低,试验成本低、试验条件易于实现,且不会对非金属材料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静载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承力用途的工业及军用产品的静载试验大多通过试验压力机实现,试验压力机属于刚性施压,可实现局部加载、单一压力工况下的模拟静载试验,适合小型产品或产品局部位置的静载试验。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承载面较大,为流线型曲面,工况下整体承受燃气流压力,且承载部位为非金属材料,试验过程不得产生损伤,试验压力机施压方式不能满足以上试验要求。导流器军工制造企业一般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或局部静载试验等间接方式进行强度验证,以较大设计安全系数确保产品强度的可靠性。然而在新型导弹推力不断增大,车载装备质量要求越来越严苛的需求牵引下,导流器必须进行精益设计,通过可靠的整体静载试验考核其整体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针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可靠性、低质量风险且低成本的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待测导流器底面的多个测量点上分别安装一个应变传感器,将位移传感器的多根垂直拉线分别粘接至待测导流器底部的多个测量点,所有应变传感器的信号线与位移传感器的信号线合股后一并接入数据采集器;
2)将完成步骤1)的待测导流器装配至试验支架顶部的围框内,且待测导流器的装配状态与导流器在发射车上的装配状态一致;沙袋组件放置在待测导流器与围框形成的容腔内;压板组件放置在沙袋组件上方并与试验支架侧面的油缸系统相连接;
3)试验前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加载不超过30%额定载荷,试验取5%额定载荷作为零载状态,测试设备在零载状态下进行校准调零并开始采集数据;
4)进行多次满载荷试验,试验加载分级进行,加载以10%额定载荷值的幅度增加至最大载荷,每完成一级载荷加载,待反馈力稳定后保压10~15s,采集试验数据,在无异常现象发生后继续加载,最大载荷保压20~30s采集试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待测导流器沿导流方向的面与围框内腔相对应的内型面贴合,且待测导流器沿导流方向的面对应外侧面利用试验支架顶部一侧的模块梁定位,待测导流器的其余面与围框内腔对应的内型面间隙均不大于3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沙袋组件被篷布完全包裹的,且篷布的底面和侧面均与容腔内型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沙袋组件包括一层并排紧密放置在底层的若干个小沙袋和多层并排紧密放置在底层小沙袋上方的若干个大沙袋,且所述沙袋组件的高度高于围框上端面50~150mm。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小沙袋尺寸为150×150mm、填充量50~60%,每个所述大沙袋尺寸为500×300mm、填充量70~80%。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及两根对称焊接在压板上的施压横梁,且每一根施压横梁的两端均装配有带螺母的连接销;
对应地,所述油缸系统包括四个油缸,四个油缸与两根施压横梁的四个端部连接销呈一一对应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导弹发射用导流器整体静载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可靠稳定、产品质量风险低,试验成本低、试验条件易于实现,且不会对非金属材料造成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5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