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3276.X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4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园;赵振宁;张清峰;李金晶;孙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凝汽器 循环 水泵 最佳 流量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循环水比热容、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初始循环水温差值,利用凝汽器热平衡模型,生成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根据循环水进口温度、凝汽器传热端差及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生成汽轮机组排汽温度;根据汽轮机组排汽温度及IAPWS‑IF97,生成第一煤耗影响曲线;根据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及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生成初始厂用电率及变化后的厂用电率;根据初始厂用电率及变化后的厂用电率,生成第二煤耗影响曲线;根据第一煤耗影响曲线及第二煤耗影响曲线,生成循环水最佳流量值。本发明具有确定在不同进口水温条件下最佳循环水流量值及节约机组运行成本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是汽轮机的重要的辅机之一,从热力学角度看,凝汽器在汽轮发电机组中起着冷源的作用。凝汽器分为水冷式和空冷式,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的为水冷式,即用循环水作为冷却工质,将汽轮机排汽凝结并带走蒸汽凝结时放出的汽化潜热,为了使蒸汽凝结过程持续进行,冷却水需要在循环泵的驱动下连续不断的流经冷却管并吸收蒸汽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在此过程中,冷却水消耗量非常大,通常,对于200MW机组凝汽器循环用水量占电厂总耗水量的42%至80%,而耗电量亦占很大的比重。循环水量增大,换热效果好,但水消耗量、循环水泵耗电量随之增加,循环水量减小,水消耗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小,但换热效果差。
因此如何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在不同进口水温条件下最佳的循环水流量,节约机组运行成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调节循环水流量,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在不同进口水温条件下最佳的循环水量,具有节省机组运行成本的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凝汽器循环水泵入口的循环水比热容、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所述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初始循环水温差值,利用凝汽器热平衡模型,生成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
根据获取的循环水进口温度、凝汽器传热端差及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生成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对应的汽轮机组排汽温度;
根据所述汽轮机组排汽温度及蒸汽热力性质国际标准,生成第一煤耗影响曲线;
根据所述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及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生成所述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循环水泵初始厂用电率及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循环水泵变化后的厂用电率;
根据所述循环水泵初始厂用电率及所述循环水泵变化后的厂用电率,生成第二煤耗影响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煤耗影响曲线及所述第二煤耗影响曲线,生成循环水最佳流量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凝汽器循环水泵最佳流量值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温差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凝汽器循环水泵入口的循环水比热容、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所述初始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初始循环水温差值,利用凝汽器热平衡模型,生成变化后的循环水流量值对应的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
排汽温度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循环水进口温度、凝汽器传热端差及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生成所述变化后的循环水温差值对应的汽轮机组排汽温度;
第一曲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组排汽温度及蒸汽热力性质国际标准,生成第一煤耗影响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3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