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蒸煮洗工艺的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及涤纶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2022.6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苏勇;陈仕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天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3/54 | 分类号: | D06P3/54;D06P1/16;D06P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钱丽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蒸煮洗 工艺 涤纶 织物 连续 轧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蒸煮洗工艺的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分散染料、吸水树脂、涤纶修补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固色剂、吸湿剂在软水中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染色工作液;步骤二:将涤纶纤维织物在步骤1配制的染色工作液中浸轧;步骤三:对浸轧染色工作液后的涤纶纤维织物在140~220℃进行烘干、焙烘、落布,即完成涤纶纤维织物的连续染色;本发明在缩短工艺流程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节能降耗、环保、无染色污水排放,对印染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无染色污水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织物的染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涤纶织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而涤纶纤维在纺织品中的用量最大的,占所有纤维总量的60%以上。而众多的涤纶纤维纺织品主要采用的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法。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高温有压力的湿热状态下进行,必须加压在2atm(2.02×105Pa)以下,染浴温度可提高到120~130℃,由于温度提高,纤维分子的链段剧烈运动,产生的瞬时孔隙也越多和越大,此时染料分子的扩散也增快,增加了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使染色速率加快,直至染料被吸尽而完成染色。这种方法耗水量大、能量消耗高、染色后废水排放量大。染一吨中深色涤纶纤维织物耗水量大约在40-70吨,给生产企业带来严重的成本问题和污水处理负担。
中国专利申请第201710152103.3号提出一种涤纶纤维织物免水洗连续浸轧染色方法中需对浸轧织物进行红外线预烘、热风箱预烘、汽蒸箱汽蒸、焙烘等工艺,该方法对设备要求高(需要红外预烘、热风烘箱预烘、汽蒸箱汽蒸、焙烘)、设备占地面积大、汽蒸工艺也相当耗时。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189032.2号和第201611135041.7号中提出一种免除面料要经高温蒸、煮和清洗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织物的印花处理,在印花处理结束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清洗工艺。有鉴于此,研究人员有必要开发一种免蒸煮洗工艺的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以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蒸煮洗工艺的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解决现有涤纶织物染色中耗水量大、能量消耗高、染色后废水排放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蒸煮洗工艺的涤纶织物连续浸轧染色方法,具体步骤实施如下:
步骤一,将分散染料、吸水树脂、涤纶修补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固色剂、吸湿剂在软水中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染色工作液;
步骤二,将涤纶纤维织物在步骤1配制的染色工作液中浸轧;
步骤三,对浸轧染色工作液后的涤纶纤维织物在140℃~220℃进行烘干、焙烘、落布,即完成涤纶纤维织物的连续染色。
较佳地,各种原料的用量为:所述分散染料4~40g/L,所述吸水树脂1~5g/L,所述涤纶修补剂为1~2g/L,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2~4g/L,所述固色剂为10~30g/L,所述吸湿剂为4~10g/L。
较佳地,所述吸水树脂为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较佳地,所述涤纶修补剂为邻苯基苯酚、苯甲酸苄酯、乳化剂AEO-9按照30:30:40复配出的混合物。
较佳地,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酸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
较佳地,所述固色剂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氯化铵改性双氰胺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
较佳地,所述吸湿剂为尿素、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较佳地,所述步骤三中焙烘温度在185℃~220℃,焙烘时间90~180s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天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天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2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