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0276.4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9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娟娟 |
主分类号: | G02B6/245 | 分类号: | G02B6/245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黄春英 |
地址: | 322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削皮 厚度 光缆 剥皮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进刀调节装置,所述上壳体铰接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进刀调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进刀调节装置包括螺杆、第一刀片、第二刀片、第一刀架、第二刀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导杆,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开口处,所述第一刀架和所述第二刀架分别位于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上;所述第一刀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刀架上,所述第二刀片安装在所述第二刀架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导杆铰接在一起,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刀架和所述第二刀架铰接;其不仅操作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可以精确地从光缆的两侧面进行纵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剥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最外侧包覆外护套,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由于本地通信网络逐步光纤化,特别是适应光纤接入网和光纤到户的需要,对快速精确地现场装配光纤连接器的需求越来越多。
装配光纤连接器时需要先剥除光缆的外护套,普通剥皮装置在光缆一侧纵切,然后人工手动将外护套剥离。有些光缆外护套包覆比较紧密,从一侧剥离较为困难。从光缆两侧纵切,便于剥离,但进刀口难以保证与光缆横截面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切口容易偏离导致伤到里面的光纤。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其不仅操作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可以精确地从光缆的两侧面进行纵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进刀调节装置,所述上壳体铰接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进刀调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
所述进刀调节装置包括螺杆、第一刀片、第二刀片、第一刀架、第二刀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导杆,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开口处,且其上的螺纹段是由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构成,所述第一刀架和所述第二刀架分别位于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上;所述第一刀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刀架上,所述第二刀片安装在所述第二刀架上,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口和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面齐平;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导杆铰接在一起,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刀架和所述第二刀架铰接;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杆配合的定位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光缆进行剥皮的时候,将待剥光缆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接触的面上,旋转螺杆带动其上的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相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相向运动,据此可以根据待剥光缆的实际厚度调节进刀量,然后拉动光缆便可轻松方便实现从光缆的两侧面进行纵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可调削皮厚度的光缆剥皮装置还包括光缆支撑装置,所述光缆支撑装置包括光缆支撑板、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三撑杆、第四撑杆,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的中部均铰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a上,所述第三撑杆和所述第四撑杆的中部均铰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b上,所述内侧壁a和所述内侧壁b位置相对,且分别位于所述螺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交叉设置在所述导杆上,其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光缆支撑板的下部,同样所述第三撑杆和所述第四撑杆的一端也交叉设置在所述导杆上,其另一端也抵触在所述光缆支撑板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娟娟,未经倪娟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0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