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盘管盘绕管径变化的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8095.8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8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生;李言伟;闫俊彦;程紫阳;王若琳;高英梓;何智昕;李烨;于文赫;江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10/70 | 分类号: | F24S10/70;F24S10/95;B09C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高洋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路热管 气体腔室 换热器 圆形结构 冷凝端 盘管 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装置 土壤净化 盘绕管 下部壁 管径 种盘 微生物 太阳能 空气出口通道 空气进口通道 土壤修复 下部外壁 整体散热 整体修复 热空气 蒸发端 散热 风机 加热 体腔 外端 向内 土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管盘绕管径变化的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太阳能装置和环路热管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风机将空气输入到换热器,在换热器中加热成热空气后,进入环路热管装置;所述环路热管装置包括空气进口通道、空气出口通道、环路热管和气体腔室,所述环路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气体腔室的下部壁面上;所述气体腔室设置在土壤中,所述冷凝端是位于气体腔室下部外壁面的盘管,所述气体腔室的下部壁面是圆形结构,沿着圆形结构中心向径向方向,盘管的管径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将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热量先从圆形结构的外端开始散热,然后逐渐向内。因为外端的盘管的管径大,需要更多热量,使得整体散热均匀,增强土壤修复效果。使得整体修复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和热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一种绿色高效的土壤净化方法迫在眉睫。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土壤修复行业逐渐兴起。刘阳生、陈同斌等学者在国内开展了土壤修复研究工作,提出利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并提出通过改变各种环境条件来强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达到治理目的。但该方案存在不足:一方面没有做到节能,另一方面受到更多的地域限制和自然条件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通过环路热管极高的传热效率和精确控制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来保证微生物的活性,以达到快速净化土壤,去除污染的效果。装置由太阳能驱动,环路热管(LHP)的使用,对太阳能加以高效利用,将太阳能平板传热效率最大化,减少其余能源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利用太阳能和环路热管相结合,利用反重力热管的性能及其拓展的换热面积,从而解决前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盘管盘绕管径变化的微生物土壤净化的太阳能环路热管系统,包括太阳能装置和环路热管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接太阳能集热器,所述风机将空气输入到换热器,在换热器中加热成热空气后,进入环路热管装置;所述环路热管装置包括空气进口通道、空气出口通道、环路热管和气体腔室,所述环路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冷凝端设置在气体腔室的下部壁面上;所述气体腔室设置在土壤中,所述冷凝端是位于气体腔室下部外壁面的盘管,所述气体腔室的下部壁面是圆形结构,沿着圆形结构中心向径向方向,盘管的管径越来越大。
作为优选,沿着圆形结构中心向径向方向,盘管的管径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腔室是扁平结构。
作为优选,空气进口通道的出口、空气出口通道的入口与气体腔室连通,所述热空气从空气进口通道引入到气体腔室的过程中与蒸发端进行换热,冷凝端将热传导给气体腔室周边的土壤。
作为优选,所述环路热管是反重力热管,所述蒸发端位于冷凝端上部,所述冷凝端通向蒸发端的管路中设置毛细芯。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蒸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80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