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土壤净化的固定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3383.4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4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伟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株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城市生活污泥 修复期 出水 固定化菌剂 氯化钙溶液 反应效率 海藻酸钠 土壤净化 降解 菌剂 污泥 油枯 竹炭 存活 水污染 污染物 繁殖 土壤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适用于土壤净化的固定菌剂,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菌株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均需要一段较长的修复期,修复期过后,才能真正的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原料包括:油枯1‑5份、城市生活污泥10‑20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100‑200份、竹炭10‑20份、海藻酸钠6‑14份、浓度为2~5wt%的氯化钙溶液。本发明能将城市生活污泥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全部利用,更加环保。且本发明直接采用污泥中存活的菌株作为固定化菌剂的菌株,其适应性更加好,能更加快速的进行繁殖,更好的进行水污染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化菌剂,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土壤净化的固定菌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之一,每年施用的农药量高达50-60万吨,包括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农用化学品,由于农药在我国的利用效率低,导致大量农药流入环境中。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游离的微生物与特定的载体相结合,使其固定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以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浓度,缓冲外界物质对细胞的毒害,从而达到强化降解的目的。固定化所用的载体和方法很多,由于不同载体种类及联合方式的固定化对降解效果存在极大差异,因而探索针对特定污染物。
尽管现有技术中已获得了一批具有针对性的且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种资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菌株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均需要一段较长的修复期,修复期过后,才能真正的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反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菌株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均需要一段较长的修复期,修复期过后,才能真正的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反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适用于土壤净化的固定菌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土壤净化的固定菌剂,原料包括:
油枯1-5份、城市生活污泥10-20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100-200份、竹炭10-20份、海藻酸钠6-14份、浓度为2~5wt%的氯化钙溶液。
本发明中均以重量份计,通过上述配比,能将城市生活污泥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全部利用,更加环保。且本发明直接采用污泥中存活的菌株作为固定化菌剂的菌株,其适应性更加好,能更加快速的进行繁殖,更好的进行水污染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
通过竹炭中的孔隙,十分方便城市生活污泥中菌株的固定,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影响菌株的活性,菌株能更加容易成活,进而提高菌株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效率,并且,通过竹炭含量的优化,能有效在固定菌剂上形成通道,进而更好将营养物质流入到固定菌剂内部,更好地适应菌株的生长,同时,该通道能更好地实现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入,结合油枯为菌株提供更多的有机质,提高繁殖效率,提高土壤中污染物降解的反应效率。
进一步,所述油枯1-3份、城市生活污泥10-15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120-150份、竹炭16-18份、海藻酸钠8-10份。
进一步,所述油枯3-5份、城市生活污泥14-18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160-180份、竹炭15-17份、海藻酸钠12-14份。
进一步,所述竹炭的粒径为0.5mm-2mm。所述油枯的粒径为0.4mm-0.8mm。
进一步,所述城市生活污泥符合GB/T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所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符合GB20922-200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伟,未经朱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3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