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1906.1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5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水电 大坝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其结构包括薄壁堰、稳流室、过鱼鱼道、引水渠、缓冲箱、连通水管,所述薄壁堰设于稳流室侧上方,所述稳流室设于过鱼鱼道上方,所述过鱼鱼道与引水渠相连接,所述缓冲箱设于引水渠上方,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连通水管顶部一端与缓冲箱相连接,所述连通水管下部一端与过鱼鱼道下方相连接,所述缓冲箱位置高于过鱼鱼道,所述过鱼鱼道设有鱼道进水口、可控诱鱼装置,所述鱼道进水口与过鱼鱼道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该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通过设有可控诱鱼装置以提高鱼群进入鱼道概率,大大增加鱼群回流的效率,并且可控诱鱼装置更加容易操作,可长时间放置水中,减少反复吊起开关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国外已在鱼道实验研究和实际工程运用中已取得丰富的经验,特别是美国于20世纪初已开始修建鱼道,并在50年代修建了世界上水头最高的鱼道,为水利工程建设后鱼类洄游及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保障。目前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在水利工程建设后,通过学习国外的鱼道建设实践经验,尝试修建了鱼道等过鱼设施,但由于我国的地理差异及河流中的鱼类物种差异,导致过鱼效果差;而且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高,导致河流中的漂浮物过多,容易堵塞鱼道,影响过鱼效果。
为了建设符合我国地域特点和满足不同鱼类物种需求的过鱼通道,我国的研究人员在鱼道研究方面做了较多实验,特别是水力学实验、诱鱼实验及鱼道过鱼实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在投入使用时鱼类穿过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鱼群的回流与繁殖,对河流的生态产生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以解决通过设有可控诱鱼装置以提高鱼群穿过河道,便于鱼群回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装置,其结构包括薄壁堰、稳流室、过鱼鱼道、引水渠、缓冲箱、连通水管,所述薄壁堰设于稳流室侧上方,所述稳流室设于过鱼鱼道上方,所述过鱼鱼道与引水渠相连接,所述缓冲箱设于引水渠上方,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所述连通水管顶部一端与缓冲箱相连接,所述连通水管下部一端与过鱼鱼道下方相连接,所述缓冲箱位置高于过鱼鱼道,所述过鱼鱼道设有鱼道进水口、可控诱鱼装置,所述鱼道进水口与过鱼鱼道相连接,所述可控诱鱼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过鱼鱼道侧边上,所述可控诱鱼装置由防水外壳、信号接收装置、电磁线圈连接装置、齿轮传动机构、电源输出装置、电源连通装置、诱鱼装置主体组成,所述信号接收装置通过螺栓设于防水外壳内部右上角,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左侧一端与电磁线圈连接装置紧密连接,所述电磁线圈连接装置顶部一端与齿轮传动机构通过螺母扣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防水外壳内部左侧,所述防水外壳下方与电源连通装置相连接,所述电源连通装置设于信号接收装置下方,所述电源连通装置底部一端与电源输出装置紧密连接,所述电源连通装置顶部一端与诱鱼装置主体紧密连接,所述诱鱼装置主体通过螺栓固定于防水外壳内部右侧表面,所述诱鱼装置主体设于电源输出装置上方,所述电源输出装置设于防水外壳内部右下角,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电源连通装置左侧,所述电磁线圈连接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设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接收装置设有电流连接端口、电流连接线、电流连接端口设于信号接收装置侧边上,并与信号接收装置内部紧密连接,所述电流连接线一端穿过电流连接端口与信号接收装置内部紧密连接,所述电流连接线另一端与电磁线圈连接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连接装置包括电磁线圈、滑行轨道、吸引磁块、移动推杆、弹簧连接杆、固定支架、第二弹簧连接杆,所述电磁线圈右侧末端设有导电板,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导电板设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导电板通过螺母固定于固定支架侧边表面上,所述滑行轨道通过螺母设于防水外壳内部顶面上,所述移动推杆顶部一端嵌入连接于滑行轨道上,并通过卡扣扣合连接,所述移动推杆底部一端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吸引磁块嵌入连接于移动推杆上,所述吸引磁块与移动推杆为过盈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