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多肽合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1342.1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岩;马连芹;徐大为;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04 | 分类号: | C07K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合成 氮气加热装置 分离部 废液 氮气输送管 废液收集瓶 氮气回收 氮气罐 氮气 气体加热管道 设备技术领域 侧壁加热 氮气入口 反应效率 合成成本 回收利用 加热不均 搅拌反应 壳体内部 气体管道 电热丝 分离膜 热氮气 砂芯板 真空泵 管内 壳体 溶剂 缠绕 节约 | ||
本发明属于多肽合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多肽合成装置,包括多肽合成管、氮气罐、废液分离部和氮气回收部;所述多肽合成管内设置有砂芯板;所述氮气罐通过氮气输送管连接在多肽合成管的氮气入口上,所述氮气输送管设置有氮气加热装置;所述氮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气体管道和缠绕在气体加热管道上的电热丝;所述废液分离部包括废液收集瓶和真空泵,废液收集瓶内设置分离膜;通过设置废液分离部和氮气回收部分别对溶剂和氮气进行和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合成成本,有利于工业生产,通过设置氮气加热装置,用热氮气搅拌反应液,避免侧壁加热导致加热不均的现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肽合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多肽合成装置。
背景技术
1963年,Merrifield首次提出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SPPS),由于其合成方便,迅速,成为多肽合成的首选方法,而且带来了多肽有机合成上的一次革命,并成为了一支独立的学科——固相有机合成,固相合成的发明同时促进了肽合成的自动化。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多肽合成仪出现在1980年代初期。
固相合成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最初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因此可以在一个反应容器中进行所有的反应,便于自动化操作,加入过量的反应物可以获得高产率的产物,同时产物很容易分离。化学合成多肽现在可以在程序控制的自动化多肽合成仪上进行。商业化的多肽合成仪价格昂贵,且不能根据研究需求定制,在科学研究中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多肽合成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效多肽合成装置,包括多肽合成管、氮气罐、废液分离部和氮气回收部;
所述多肽合成管内设置有砂芯板,所述砂芯板将多肽合成管分隔成反应区和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下端设置废液出口,所述缓冲区的侧壁设置氮气入口;所述多肽合成管上端设置密封盖;
所述氮气罐通过氮气输送管连接在多肽合成管的氮气入口上,所述氮气输送管设置有氮气加热装置;所述氮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气体管道和缠绕在气体加热管道上的电热丝;
所述废液分离部包括废液收集瓶和真空泵,所述废液收集瓶的上端开口与多肽合成管废液出口通过废液管相连,连接处设置密封圈,所述废液管上设置转换阀门;所述废液收集瓶侧壁设置抽气口,所述抽气口与真空泵相连;所述废液收集瓶内、抽气口下方设置分离膜,所述分离膜将废液收集瓶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废液收集瓶瓶底设置溶剂出口,所述溶剂出口通过液体循环管道与多肽合成管的反应区相连,所述液体循环管道上设置液泵;
所述氮气回收部包括回收管、氮气分离装置、氮气收集瓶;所述回收管一端接入多肽合成管内顶部,另一端接入氮气分离装置,所述氮气分离装置的氮气出口通过管道接入氮气收集瓶,所述氮气收集瓶通过氮气循环管接入多肽合成管缓冲区。
合成多肽时,氮气经过加热后进入反应体系,对反应液进行分散和加热,同时氮气可通过氮气回收部进行回收和循环使用;反应完成后,反应废液(包括溶剂、原料、副产物)在真空泵作用下进入废液收集瓶,在分离膜和液泵作用下,废液分离,溶剂从溶剂出口排出,并液体循环管道重新进入反应体系,对溶剂进行了回收利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循环管道上设置溶剂收集瓶,所述溶剂收集瓶上设置有刻度。便于收集回收的溶剂和控制溶剂加入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氮气收集瓶内、分离膜上方的侧壁设置废液导出管。便于废液的及时排除,避免废液从抽气口流入真空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氮气循环管上设置送气泵。有利于氮气顺利进入反应体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多肽合成管的反应区底部设置取样口。便于取样检测,监控反应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