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0412.1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飞;甘文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日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8 | 分类号: | B23P1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黄景燕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盘刀 纵剪 绿碳化硅微粉 机油 研磨料 研磨盘 煤油 精磨 光洁度 制造 合金结构钢 热处理 材料选用 刀具加工 高耐磨性 使用寿命 退火处理 锻件 研磨 淬透性 高硬度 精加工 下压力 研磨机 高热 刮痕 毛坯 选料 锻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涉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料,剪圆盘刀材料选用合金结构钢锻件,步骤二、锻造毛坯的退火处理,步骤三、纵剪圆盘刀的粗加工,步骤四、纵剪圆盘刀的热处理,步骤五、纵剪圆盘刀的精加工,在步骤五第三次精磨中的研磨料由绿碳化硅微粉、煤油和机油组成,在步骤五第三次精磨中,控制研磨机的研磨盘转速为10r/min,研磨盘的下压力控制为980N,该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硬性、高淬透性和足够的塑性和韧性,使得纵剪圆盘刀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同时采用绿碳化硅微粉、煤油和机油组成研磨料,研磨后光洁度好,能够避免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刮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板材分条机依靠纵剪圆盘刀片在板材上滚动,来完成对板材的无限长剪切动作。金属板材分条机用于普通金属板材、铝板、不锈钢板、硅钢板等的纵向滚剪。纵剪圆盘刀片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矿山机械、五金制造、家电等行业,分切金属板材的纵剪圆盘刀片对刀片本身的选材、热处理工艺以及刀片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都有极高的要求。目前,刀具生产企业大多选用一种合金工具钢作为生产刀片的原材料,纵剪圆盘刀片的寿命短,韧性较差,研磨组合物无法满足平面度要求控制在0.001mm,厚度公差要求在±0.001mm的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片加工过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纵剪圆盘刀片寿命短,韧性较差,,研磨组合物无法满足平面度高精度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精度纵剪圆盘刀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纵剪圆盘刀材料选用合金结构钢锻件,先将矩形坯料切割长为230mm宽为230mm的矩形坯料,再将切割的矩形坯料装入加热炉中加热至1250℃,其升温速率为12-16℃/min,升温至1250℃后保温110-130分钟,保温结束后出炉锻造,锻造成厚度为11mm、长为230mm、宽为230mm的锻造毛坯,所述毛坯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1.45~1.70%、Si:≤0.40%、Mn:0.15~0.40%、S:≤0.030%、P:≤0.030%、Cr:3.80~4.40%、Ni:允许残余含量≤0.30%、V:1.75~2.20%、Mo:4.50~5.50%、W:5.50~6.7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步骤二、锻造毛坯的退火处理:将步骤一中的锻造毛坯装入退火炉并升温至310℃,其升温速率为5℃/min,保温30-35分钟后继续升温至730℃,其升温速率为9℃/min,保温20-22分钟后继续升温至840℃,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840℃后保温230分钟,在退火炉中冷却至550℃后进行空冷;
步骤三、纵剪圆盘刀的粗加工:
(1)、将锻造毛坯固定在数控加工中心,先对毛坯顶部进行光面,随后将光面的一侧翻转重新固定在数控加工中心,并对两侧面进行光面,以毛坯中心为圆心,加工直径为220mm的纵剪圆盘刀;
(2)、以纵剪圆盘刀的圆心为基点,开设直接为120mm的圆孔,在纵剪圆盘刀内圆孔外圈开设长为32mm,宽为9mm的固定槽。
步骤四、纵剪圆盘刀的热处理:
(1)、将步骤三中粗加工之后的纵剪圆盘刀放入箱式炉内升温至850℃,其升温速率为15℃/min,升温至850℃后保温90分钟,保温后随炉冷却至500℃,然后出炉空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日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日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0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