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等离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5711.6 | 申请日: | 201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1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环 低温等离子装置 导电体 导电针 放电电容 高电压源 电性连接 均匀布置 轴向设置 高压电 地连接 柱形 | ||
一种低温等离子装置,其包括容器和高电压源,容器内沿容器向设置有多个导电环,每个导电环沿径向均匀布置有多个导电针,所述导电针与导电环电性连接:沿容器的轴向设置有柱形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地连接;所述多个导电环及其上布置的导电针与导电体形成放电电容;所述高电压源用于给放电电容提供高压电。本发明提供的低温等离子装置积小、价格低廉且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装置,优其涉及一种小型、价格低廉且效率高的低温等离子装置。
背景技术
若燃烧煤或石油、一般废弃物、工业废弃物、木质生物物质等,则会产生来自燃料中所含有的硫及氮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对环境或健康造成影响。现有技术中,为处理含有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的废气,主要采用触媒脱硝法(SCR)和湿式脱硫法(FGD)。
然而,由于触媒脱硝法(SCR)和湿式脱硫法(FGD)所采用的设备积较大,所占面积大,同时需要触媒或石灰石,因而营运成本也较大且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装置,其可小型化,成本低且效率高。
为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装置,其包括管和高电压源,特征在于,容器内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导电环,每个导电环沿径向均匀布置有多个导电针,所述导电针与导电环电性连接:沿管的轴向设置有柱形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地连接;所述多个导电环及其上布置的导电针与导电体形成放电电容;所述高电压源用于给放电电容提供高压电。
优选地,所述高电压源包括升压线圈和有源谐振器,所述升压线圈的次级线圈与放电电容形成次级谐振回路;有源谐振器至少包括与升压线圈的初级线圈,有源谐振器谐振引起次级谐振回路谐振从而使充入在放电电容中的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优选地,有源谐振器包括反馈回路、放大器、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门驱动变压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二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门驱动变压器包括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反馈回路用于将特斯拉线圈次级线圈的信号反馈到放大器,经放大器放大后分别提供给第一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第一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经第二电容连接于门驱动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一端,第二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经连接于门驱动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第二端;门驱动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经第一电阻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的栅极,第二端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的源极,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直流电源;门驱动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经第二电阻连接于第二场效应的栅极,第二端连接于第二场效应的源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相串联后联系于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升压线圈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相串联的中间节点。
优选地,低温等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升压线圈的初级线圈第一端之间,升,升压线圈的初级线圈第二端连接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相串联的中间节点,从而形成双谐振有源谐振器。
优选地,所述反馈回路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于地,另一端连接于第四电容,所述第二线圈通过环形磁芯与升压线圈的次线圈线圈耦合。
优选地,所述反馈回路包括第四电容,升线线圈的初级线圈设置中间抽头,抽头连接于所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桥式变换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地,在柱形的导电体外周设置有光触媒筒。
优选地,在容器的内壁设置有光触媒层;和/或还沿管的轴向在每个导电环之间设置具有多个通气孔的光触媒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低温等离子装置可小型化,成本低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5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和半导体设备
- 下一篇:一种等离子体合成射流组合激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