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5081.2 | 申请日: | 201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谈杰;章磊;汪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找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6 | 分类号: | D01F8/16;D01F8/10;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纤维 回潮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苯乙烯 聚乙烯吡咯烷酮 吸湿性 吸水膨胀 重量份数 多元醇 改良剂 聚氨酯 柔软剂 湿环境 舒适性 水凝胶 透气性 整理液 手感 丙酮 出汗 凝胶 制备 凉爽 能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0‑45份聚氨酯、50‑55份聚苯乙烯、55‑6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7份改良剂、5‑20柔软剂整理液、20‑40份水凝胶、5‑10份多元醇的水溶液、20‑50份水、3‑5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80‑85份丙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当人体出汗或当遇到湿环境时,凝胶迅速回潮、吸水膨胀,从而使穿着者在几秒钟内就感到凉爽,起到降温的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具有长时间的吸湿性能耗,手感舒适柔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纤维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凉爽舒适的面料是近一两年根据市场流行趋势,目前凉爽面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采用相变材料对面料进行凉感整理,另外一种是采用具有凉感的材料如玉石纤维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面料的回潮率,且对人体散发的汗液并不能吸收,凉感作用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提高纤维的回潮率,从而提高面料的凉爽感和舒适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0-45份聚氨酯、50-55份聚苯乙烯、55-6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7份改良剂、5-20柔软剂整理液、20-40份水凝胶、5-10份多元醇的水溶液、20-50份水、3-5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80-85份丙酮。
优选的是,所述合成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2份聚氨酯、53份聚苯乙烯、6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改良剂、12柔软剂整理液、33份水凝胶、7份多元醇的水溶液、35份水、4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82份丙酮。
优选的是,所述柔软剂整理液中包含阴离子柔软剂或非离子高级脂肪醇柔软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是,所述水凝胶是由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和聚丙烯酸系水凝胶按0.5-2: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体原料经过球磨20-26min 后,在80~90℃条件下预热20-28min 后,再加入液态原料,超声处理30-35min后在混炼机中混炼造粒;
(2)将混炼造粒得到的母粒熔融喷丝,得到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成品。
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喷丝温度为390-430℃,压力为3-7×105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当人体出汗或当遇到湿环境时,凝胶迅速回潮、吸水膨胀,从而使穿着者在几秒钟内就感到凉爽,起到降温的效果;同时本发明的合成纤维具有长时间的吸湿性能耗,手感舒适柔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高回潮率的合成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0-45份聚氨酯、50-55份聚苯乙烯、55-6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7份改良剂、5-20柔软剂整理液、20-40份水凝胶、5-10份多元醇的水溶液、20-50份水、3-5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80-85份丙酮。
所述合成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42份聚氨酯、53份聚苯乙烯、6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改良剂、12柔软剂整理液、33份水凝胶、7份多元醇的水溶液、35份水、4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82份丙酮。
所述柔软剂整理液中包含阴离子柔软剂或非离子高级脂肪醇柔软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找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找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5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