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3207.2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仇全远;周岳;姜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兆维自助服务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装置 门控开关 柜体 传感器发射端 分体式 棱镜 门轴 传感器接收端 安全性增强 传感器固定 安装方便 分开设置 环境干扰 人为干扰 信号传递 智能硬件 电控锁 接收端 隐藏性 传感 转动 美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属于智能硬件领域。包括:设置在门上的棱镜,以及设置在柜体上的传感器发射端、传感器接收端和电控锁,门通过门轴与柜体相连并且门可绕门轴转动。本发明将传感器固定在柜体上,将棱镜固定在门上,使传感器发射端、接收端与信号传递端分开设置,避免人为干扰和环境干扰,实现精准传感,隐藏性好,安全性增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控开关传感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属于智能硬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感应装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机械感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单向电子感应装置也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从而降低产品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有些电子感应装置结构复杂,适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将传感器固定在柜体上,将棱镜固定在门上,使传感器发射接收端与信号传递端分开设置,避免人为干扰和环境干扰,隐藏性好,安全性增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包括:
设置在固定端上的电控锁,所述电控锁具有锁舌;设置在所述固定端上的传感器发射端和传感器接收端,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和所述传感器接收端分别通过电路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电控锁;设置在移动端上的与所述电控锁的锁舌相匹配的锁扣;以及设置在所述移动端上的棱镜,所述棱镜随所述移动端移动至靠近所述固定端下方,所述棱镜连通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和所述传感器接收端,所述电控锁的锁舌与所述锁扣锁合;或者,所述棱镜随所述移动端移动至远离所述固定端,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和所述传感器接收端断开连接,所述电控锁的锁舌与所述锁扣开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感器发射端、接收端与信号传递端棱镜分开设置,使得该传感器装置避免了人为干扰和环境干扰,安全性大大提高,且移动端上未安装任何电子部件,结构简单,安装快捷,且各装置隐蔽设置,使得柜体更加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包括:入射面,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发射的光线;第一反射面,用于接收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线;第二反射面,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并反射至所述传感器接收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棱镜的设置能够更好的传递传感装置发射来的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入射面呈45度,且所述棱镜的反射面为全反射面。
进一步的,当所述锁舌与所述锁扣在锁合的状态下,所述棱镜的入射面与所述传感器发射端的发射端面和所述传感器接收端的接收端面三面平行,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在所述传感器发射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反射面在所述传感器接收端的正下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感器发射端发出的信号通过棱镜的反射快速被传感器接收端接收到。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发射端和所述传感器接收端与所述固定端通过结构件连接,且位置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与所述移动端的连接方式为卡式连接、胶接,或者所述棱镜与所述移动端通过结构件连接,且位置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端为门,所述固定端为柜体,所述门通过门轴与所述柜体相连并且所述门可绕门轴转动。
总体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由于传感器发射端、接收端与信号传递端分开设置,使得该传感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且各装置的隐蔽设置也增加了柜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分体式门控开关传感装置在开门状态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兆维自助服务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兆维自助服务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3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