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的热缩管套管及铜端子冲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2640.4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倪敬;陈广进;史雨;熊锐峰;吕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3/052 | 分类号: | H01R43/052;H01R43/055;H01R43/20 |
代理公司: | 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前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热缩管 铜端子 单根 冲压 搬运机构 出线机构 端子机构 热缩管套 套管 搬运 全自动生产 人工装配 线缆末端 线缆组件 套置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线缆的热缩管套管及铜端子冲压方法。线缆组件人工装配,操作十分繁琐,劳动强度高。本发明的单根出线机构分离出单根线缆;搬运机构将单根出线机构分离出来的单根线缆搬运给套热缩管机构套热缩管,套热缩管机构将热缩管套入线缆;然后,搬运机构将套置热缩管后的线缆搬运给压端子机构压铜端子;压端子机构对线缆套有热缩管的那端进行冲压;压完铜端子的线缆由搬运机构输出。本发明实现了一捆线缆中的单根线缆分离、精确将热缩管套入线缆以及线缆末端进行铜端子冲压的全自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的热缩管套管及铜端子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灯、LED灯管与电源的连接线缆组件由导线、热缩管和铜端子组成,铜端子压在线缆的端部导电部分,而热缩管装在铜端子和导线的导电部分外,防止漏电触电。目前在加工时,需要人工将热缩管切断成规定的长度,然后人工将切断后的热缩管套入线缆上,再人工将铜端子冲压在线缆上,由于需要一根根将热缩管与线缆组合,还需要一个个冲压铜端子,操作十分繁琐,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缆的热缩管套管及铜端子冲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线缆的热缩管套管及铜端子冲压方法,具体如下:
搬运机构的第一搬运驱动气缸水平移动带动第一搬运气缸移动;第一搬运气缸到达单根出线机构时,第一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夹住单根出线机构分离出来的单根线缆,夹住单根线缆的搬运夹爪随第一搬运驱动气缸运动到套热缩管机构处时,套热缩管机构夹住线缆,第一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松开;然后套热缩管机构将热缩管套入线缆;第一搬运驱动气缸驱动第二搬运气缸移动到套入热缩管的线缆位置,第二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夹住套入热缩管的线缆,套热缩管机构松开套入热缩管的线缆;第二搬运气缸将套入热缩管的线缆搬运到压端子机构处,压端子机构夹住线缆,然后,第二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松开,压端子机构对线缆套有热缩管的那端进行冲压,使铜端子铆冲到线缆上;第一搬运驱动气缸驱动第三搬运气缸移动到压完铜端子后的线缆位置,第三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夹住压完铜端子后的线缆,压端子机构松开压完铜端子后的线缆;最后,第三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松开,人工取出压完铜端子后的线缆。
单根出线机构分离出单根线缆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一捆线缆放在滑道前侧板及滑道后侧板上;直流电机带动滚轮转动,滚轮转动方向与线缆下落方向相反,实现对线缆的搅动,单根线缆落入滑道前侧板与滑道后侧板之间的竖直间隙内,竖直间隙仅能通过单根线缆;单根线缆经竖直间隙后落到底部的分线挡片上;然后出线推送气缸驱动接线板缩回,接线板侧面的推块带动与下方分线滑块固定的滑杆,将底部的分线挡片缩回,同时由于上方分线滑块连接的弹簧压力释放将顶部的分线挡片推出;此时,下落的单根线缆落在顶部的分线挡片上,而底部分线挡片上的线缆落入接线板的接线槽内;然后,出线推送气缸驱动接线板推出,接线板接线槽内的线缆被送到出线升降机构处;此时,由于下方分线滑块连接的弹簧压力释放将底部的分线挡片推出,顶部的分线挡片缩回,顶部分线挡片上的线缆又落入底部分线挡片上;下方分线滑块连接的弹簧预设压力大于上方分线滑块连接的弹簧预设压力,保证上下分线挡片实现前后交错运动。升降机构中,出线抓取气缸驱动出线夹爪夹住线缆,出线升降气缸驱动出线抓取气缸及线缆上升,等待第一搬运气缸的搬运夹爪夹取线缆后,出线抓取气缸的出线夹爪松开,出线升降气缸复位。
套热缩管机构将热缩管套入线缆的过程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2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