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0627.5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琴;陈世才;王进春;张政道;李正;卢心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2 | 分类号: | E02B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洞 引水 结合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结构,涉及水利工程领域,解决现有水利工程的放空洞与引水管分开布设,存在费用高、工期长和安全风险大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结构,包括放空洞、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放空洞的入口位于进水口塔体,放空洞的出口设置出水口工作闸门室;进水口塔体的边墙内设置第一引水管进水口,第一引水管自进水口延伸至放空洞的底板内,再沿放空洞的走向布置,从出水口工作闸门室的闸墩外侧穿出后连接至引水渠进口;出水口工作闸门室的上游侧设置第二引水管的进水口,第二引水管连接至引水渠进口。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根据水库水位选择运行且预埋于钢筋混凝土中,节省工期和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将水库的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水库的主要任务在于满足下游区的灌溉和生活用水,水库的枢纽建筑物包括心墙堆石坝、放空洞、溢洪道、引水渠道和引水隧洞,其中放空洞用于放空水库以便大坝检修。
一般地,水库由于放空洞底板高程低于引水渠道取水口高程,若从引水隧洞直接放水,水不能进入引水渠道。故需设置引水管从水库取水,再进入引水渠道,即单独设置引水管,通过引水管从水库引水至下游的引水渠道系统,以满足生活、生产需求。
现有此类水利工程的放空洞与引水管分开布设,因此增加工程建设费用、增加工期,还增大安全风险。此外,引水管在不同库水位时,引水量不同,尤其是库水位较低时,水压降低,会出现引水量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结构,解决现有水利工程的放空洞与引水管分开布设,存在费用高、工期长和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放空洞与引水管结合布置结构,包括放空洞、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放空洞的入口位于进水口塔体,进水口塔体内设置拦污栅槽、进口闸门和检修门槽,放空洞的出口处设置出水口工作闸门室,出水口工作闸门室的下游设置消力池,放空洞在进水口塔体与出水口工作闸门室之间为洞身段,洞身段向下游方向倾斜布置;
进水口塔体的边墙内设置第一引水管的进水口,第一引水管分为管首段、管身段和管尾段,管首段自进水口延伸至放空洞的底板内并连接管身段,第一引水管的管身段走向与放空洞洞身段的走向一致,第一引水管的管尾段从出水口工作闸门室的闸墩外侧穿出并形成出水口,出水口连接至引水渠进口;第一引水管的管尾段还设置检修阀门和减压阀门;
放空洞在出水口工作闸门室的上游侧设置第二引水管的进水口,第二引水管沿第一引水管的管尾段走向连接至引水渠进口;第二引水管的管径大于第一引水管的管径,第二引水管还设置检修阀门和减压阀门。
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空洞的底板为具有双层钢筋的混凝土,第一引水管的管身段布置于底板的双层钢筋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均为玻璃钢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引水管的进水口呈喇叭状。
具体的,所述第一引水管的直径为50cm,第二引水管的直径为100cm。
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空洞的洞身段间隔设置变形缝,变形缝两侧的第一引水管外侧设置弹性垫层。
具体的,所述变形缝的宽度为2cm,弹性垫层的长度为160cm、厚度为2cm,弹性垫层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泡沫。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的减压阀门均为手动操作型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6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电站中表流道可移动检修平台
- 下一篇:具有柔性突扩界面及动阻抗的调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