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20129.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易进海;罗春梅;易凡力;黄志芳;汤依娜;刘云华;刘玉红;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龚海月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色谱 同时 检测 尼奥灵 宋果灵 附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的方法。以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溶液为对照品,再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和含三乙胺水溶液的流动相为色谱条件下检测,其中的流动相是体积比为(10‑80):(90‑20)的乙腈‑三乙胺水溶液等度或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所述的三乙胺水溶液浓度为0.02~0.2%。该方法分离效果佳,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含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的附子(附片)或川乌及其提取物、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高效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附子的炮制饮片有生附片、蒸附片、炒附片等。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作用,川乌的炮制饮片有生川乌、制川乌。附子和川乌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根据C4位与C8位有无酯基,可分为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胺醇型生物碱(尼奥灵、宋果灵、附子灵等)。现行版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器(UV)检测,测定单酯型生物碱和/或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作为附子、川乌及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胺醇型二萜生物碱具有强心等多种活性作用,如尼奥灵具有强心、镇痛作用,附子灵具有强心、抗休克、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宋果灵具有抗炎镇痛、抗焦虑等作用。
如上所述,一般采用HPLC-UV法测定酯型生物碱含量作为附子、川乌及其加工品(饮片、中成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鲜见测定胺醇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因此,缺乏质量控制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在胺醇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方面,有文献报道采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多种附子胺醇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和采用HPLC-UV法测定宋果灵的含量,但前者设备条件要求高、普适性差,后者胺醇型生物碱紫外吸收弱,灵敏度差、干扰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以期望可以解决现有的测量方法无法准确测量胺醇型生物碱含量的问题以及现有测量方法普适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深入的实验和研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腈-含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可为含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的附子(附片)或川乌及其提取物、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即本发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的方法为:采用尼奥灵和/或宋果灵和/或附子灵的对照品配制对照品溶液,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以乙腈-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的色谱条件下,对含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被检品溶液中的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含量进行检测,所述流动相是体积比为(10-80):(90-20)的乙腈-三乙胺水溶液,等度洗脱或梯度洗脱,利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检测,所述三乙胺水溶液中三乙胺的体积浓度为0.02-0.2%。
优选的,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中,三乙胺水溶液中三乙胺的体积浓度为0.1%。
试验显示,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可以使用不同品牌、粒径、长度的色谱柱,采用等度洗脱时,所述流动相可以是体积比为25:75或35:65或45:55的乙腈-三乙胺水溶液,其中,三乙胺水溶液中三乙胺的体积浓度优选为0.1%。
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尼奥灵、宋果灵和附子灵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洗脱程序,其中两种优选的洗脱程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