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6205.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8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梅 |
主分类号: | B25B7/22 | 分类号: | B25B7/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52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线钳 线绳 连接圆板 容纳腔 快速切断 操作杆 容纳槽 槽口 剪断 钳头 销孔 断线机构 工作效率 驱动机构 圆柱销 断线 外圆 弯折 对称 贯通 | ||
本发明属于断线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它包括第一操作杆、弯折容纳槽、断线机构、驱动机构、第二操作杆、第一圆柱销、第二钳头、第一T形槽、第一容纳腔、第一槽口、第一销孔等,其中第一连接圆板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槽口;第一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销孔;第一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第一钳头端面上开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槽;本发明中的断线钳具有对于粗细不同、硬度不同的材料,操作不需要选用大小合适的断线钳。使用本发明中的断线钳均可以达到断线的目的,这样可以减少操作者的使用时间,达到提高操作者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断线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断线钳既可作为电工安装时剪断余线,也可作为弱电领域中的切断用工具。其头部扁斜、尖端很小是它的特点,最适于切断树脂成形后的切口和精密仪器等上的极细线及乙烯树脂线、剪断电路板上元器件的过长引脚。不仅如此,有时也可作为拆装使用。对粗细不同、硬度不同的材料,应选用大小合适的断线钳;这样就会给操作者在切换断线钳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浪费操作者的时间,所以设计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断线钳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对粗细不同、硬度不同的材料,需要选用大小合适的断线钳。
(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以剪断不同硬度线绳的具有快速切断线绳的断线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操作杆、弯折容纳槽、断线机构、驱动机构、第二操作杆、第四T形槽、第一圆柱销、第二钳头、第一T形槽、第一容纳腔、第一槽口、第一销孔、第一容纳槽、第二销孔、第二容纳槽、第一连接圆板、第一钳头、第二容纳腔、容纳切口、第二连接圆板、第二槽口、第一圆槽、第三销孔,其中第一连接圆板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槽口;第一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销孔;第一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第一容纳槽;第一钳头端面上开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槽;第一钳头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圆板外圆面上;第二操作杆上具有弯折容纳槽;第二操作杆上开有第二容纳槽,且第二容纳槽与弯折容纳槽相通;第二操作杆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销孔,且第二销孔与第二容纳槽和弯折容纳槽相通;第二操作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圆板外圆面上,第二操作杆与第一钳头配合,且弯折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相通;第二连接圆板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槽口;第二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三销孔;第二连接圆板端面上开有容纳切口,且容纳切口与第三销孔相通;容纳切口端面上开有第一圆槽,且第一圆槽与第三销孔和容纳切口相通;第一操作杆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圆板外圆面上;第二钳头端面上开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端面上开有第四T形槽;第二钳头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圆板外圆面上,且第二钳头与第一操作杆配合;第一连接圆板与第二连接圆板之间通过第一圆柱销连接,且第二容纳腔与容纳切口相对;两个第一槽口与相应的第二槽口配合;第一圆柱销的外圆面与第三销孔和第一销孔内圆面配合;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二操作杆内;两个断线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内,且两个断线机构关于第一钳头与第二钳头对称面对称分布;驱动机构与断线机构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梅,未经张春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