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及装有该系统的日光温室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8000.8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伍纲;杨其长;方慧;张义;柯行林;展正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光温室 通风 系统 装有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日光温室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及装有该系统的日光温室。本发明的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及日光温室中,在温室内安装有至少一组特朗伯烟囱,该烟囱被固定在集热墙的向阳面上,每组特朗伯烟囱的内部分别设有气流通道,用于利用太阳光对各个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加热,以驱动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升温并流动;换热器安装在气流通道内的引流腔内,用于吸收升温后的气体的热量;储热放热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存储热量并向温室内放热。该系统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将温室内的热空气引入中空结构的特朗伯烟囱内,并利用换热将空气的富余热能以流体媒介的形式储存到储热水箱内,以通过地埋管调节温室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日光温室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及装有该系统的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虽然新世纪以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概念一再被提出。但鉴于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广大的日光温室冬季通常还需采用燃煤增温的方式,以减少室内瓜果蔬菜的冻害或冷害。同时结合北方地区冬季的雾霾情况,各地又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工作。节能减排在温室生产中愈发受到关注。
为实现对太阳能的主动利用,在日光温室中主要包括内置太阳能集热器(比如平板集热器),集热器一般靠近北墙,这样几乎不占室内种植面积。外置太阳能集热器位于温室北墙之上,及除温室北侧外的四周空地上。在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技术中,白天利用流体介质将到达北墙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吸收并蓄积起来,夜晚再通过流体释放热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冬季夜间温度。也有利用改造后的钢管屋架管网和多曲面槽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贮存白天室内多余的热能,用于夜间增温。这类新颖的太阳能集热方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太阳辐射接收面积偏少,集热量相对于温室的需求来说还比较有限,如何进一步提高集热效率,研发与温室结构相适宜的热能利用形式是技术突破的关键。
日光温室的作物生长环境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CO2浓度,为作物创造一个可控的环境,通风在温室环境调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蓄热墙体内深层材料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蓄热能力有限,白天过多的热能通常通过通风的形式,排出温室,没有被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及装有该系统的日光温室,能够提高温室白天的蓄热效果,从而为夜晚温室储备更多的热量,以提升夜间温室室温。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回热系统,包括:
集热墙,立在温室的远阳端,所述集热墙的一面为向阳面;
至少一组特朗伯烟囱,安装在所述温室内,并固定在所述集热墙的向阳面上,每组所述特朗伯烟囱的内部分别设有气流通道,用于利用太阳光对各个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加热,以驱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升温并流动;
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的引流腔处,用于吸收升温后的所述气体的热量;
储热放热组件,与换热器连接,用于存储所述热量向温室内放热。
优选的,所述特朗伯烟囱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连通的吸热腔和引流腔,所述吸热腔的底部设有通道进气孔,所述引流腔的顶部设有外排气孔,所述通道进气孔和外排气孔分别与所述温室的内部和外部连通;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引流腔与外排气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吸热腔和引流腔均包括:
透光板,围立在所述集热墙的向阳一侧,以使所述透光板与集热墙之间留有所述气流通道;
吸光加热涂层,铺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集热墙的向阳面上,用于吸收并利用所述太阳光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8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