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2;9-二甲基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585.1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吴东清;鲁登;马列;井凡;张广凤;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0 | 分类号: | H01M4/6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甲基喹吖啶酮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应用 充放电过程 循环稳定性 衍生物制备 锂离子电池 倍率性能 负极材料 颜料工业 有机物 比容量 降解 废弃 环保 开发 | ||
本发明开发并选用一种颜料工业中广泛应用的2,9‑二甲基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且有机物废弃之后,在自然界中可被降解,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并且该类化合物作为有机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高,在充放电过程中,循环稳定性好,倍率性能优异。本发明同时提供应用2,9‑二甲基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简单易得的基喹吖啶酮类有机负极材料。
背景技术
新能源储能技术已成为过去几十年中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越的储能性和较高的能量密度,成为众多储能技术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自从上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发明以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发展高性能,轻便,柔性,以及环保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极材料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LiCoO2,LiMn2O4,LiFeO4作正极材料,石墨,硅以及Li4Ti5O12作负极材料;传统的无机电极材料的发展受到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成本较高等因素的限制;此外,传统无机电极材料在电池过充时易产生高价态金属氧化物,并伴随氧气的释放,易导致与电解液的剧烈反应,从而存在安全隐患。而有机电极材料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结构可调,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储量丰富不受矿物资源影响等优势,有望取代传统电极材料成为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
最近,Qichun Zhang等(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6,8(26):16932-16938)将4,5-二羟基环戊烯三酮(克酮酸)与1,2,4,5-四氨基苯四盐酸盐(TAB·4HCl)在多磷酸中,190℃的条件下反应10h,一步聚合法制得共轭梯形聚合物PPCQ,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PPCQ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时的嵌锂机理如图2所示。将PPCQ应用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100mAg-1的充放电循环下,100圈之后仍有987mAhg-1的比容量;2.5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000次后容量仍有489mAhg-1。
目前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使用的是无机负极材料,但是存在易粉化,循环寿命短,受限于矿物资源,比容量较低等缺点。目前已报道的有机负极材料多为聚合物,合成制备较为复杂,理论比容量不高;小分子有机负极材料则存在易溶于电解质,循环寿命差,不易制得等缺点。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原料易得、可降解循环、成本低、制备简易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开发使用一种有机小分子喹吖啶酮类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解决目前商业化负极材料比容量较低,循环寿命短的缺陷,解决目前已报道有机小分子易溶解的缺陷;2、开发并选用一种颜料工业中广泛应用的2,9-二甲基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原料易得,且在自然界中可降解循环,解决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本高,制备合成复杂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化合物,化学结构为通式I
其中
R1和R8表示氢、甲基、氰基,
R2和R5表示氢、甲基,
R3和R6表示氢、甲基、乙炔基、乙烯基、氨甲基、氰基、羟基、卤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用正极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