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2232.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30;H01F2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绕组 电感 无源元件集成 电容元件 多通道 减小 空间利用率 磁芯结构 电路性能 分布参数 寄生振荡 无源元件 谐振电感 谐振电容 变压器 削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一E型磁芯、第一I型磁芯,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夹置于第一E型磁芯与第一I型磁芯中间。本发明利用两个集成绕组将一个谐振电感、四个谐振电容和两个变压器全部集成在一个E‑I磁芯结构中,减小了LED驱动电路中无源元件的数量,提高了电感与电容元件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体积,削弱了元件分布参数的寄生振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中的多通道LED驱动电路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几年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新型技术和能源的代表LED是一种新型的照明光源,相比于传统光源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寿命长、低功耗等优点。但是单个LED的驱动电路需要大量的有源和无源元件。与此相比,多通道LED驱动电路具有效率高,器件数量少的优点。
多通道LED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源、变压器、谐振电感、谐振电容、整流桥和整流输出构成,多通道LED驱动电路能在减少驱动电路器件数量和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为多个LED提供良好稳定的供电。
多通道LED驱动电路包含以下无源元件:两个变压器、一个谐振电感、四个谐振电容、如果均采用分立元件实现,不但元件数量多,而且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空间利用率不高。在开关电源中,采用分立元件会使电力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大大降低,而且分立元件的寄生参数,如电感的等效并联电容、电容器的引脚电感和布线布局,会对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包括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一E型磁芯、第一I型磁芯,所述的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夹置于第一E型磁芯与第一I型磁芯中间,所述的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位于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之间的第一漏感层、位于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之间的第一电介质,和位于第三绕组与第四绕组之间的第二电介质,所述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包括第五绕组、第六绕组、第七绕组、第八绕组、位于第五绕组与第六绕组之间的第二漏感层、位于第六绕组与第七绕组之间的第三电介质,和位于第七绕组与第八绕组之间的第四电介质,所述的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绕在第一E型磁芯的左边柱上,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绕在第一E型磁芯的右边柱上,所述的第一绕组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高压端相连,输入端与第五绕组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绕组的输出端与逆变器的低压端相连,第二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一组负载的整流桥输入端相连,第四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一组负载的整流桥输出端相连,第三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一组负载的隔直电容相连,第六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组负载的整流桥输入端相连,第八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组负载的整流桥输出端相连,第七绕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组负载的隔直电容相连,第三绕组、第七绕组的输入端悬空。
上述多通道LED驱动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中,所述的第一绕组形成第一变压器的原边,第三绕组形成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第五绕组形成第二变压器的原边,第七绕组形成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的漏感之和构成第一谐振电感,第一电介质形成第一谐振电容,第二电介质形成第二谐振电容,第三电介质形成第三谐振电容,第四电介质形成第四谐振电容,第一平面PCB集成绕组、第二平面PCB集成绕组共同形成集总参数模型为一个谐振电感、四个谐振电容和两个变压器的多端网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两个平面PCB集成绕组将一个谐振电感、四个谐振电容和两个变压器全部集成在一个E-I磁芯结构中,减小了无源元件数量和体积,消弱了元件分布参数的寄生振荡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2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