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99352.1 | 申请日: | 2018-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季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11/00 | 分类号: | C21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外壳 换热设备 建材生产 冷却设备 输入装置 推动装置 旋转混合 输入格 安装固定 电机安装 控制装置 嵌入安装 受热 传动组 炼铁 换热 底座 热气 循环换热装置 控制按钮 炼铁装置 隔层板 炼制 齿纹 受力 明火 挤压 输出 外部 | ||
1.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其结构包括安装固定底座(1)、隔层板(2)、顶部输入格(3)、电机安装格(4)、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控制按钮(6),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固定底座(1)顶部外表面与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底部外表面相焊接,所述隔层板(2)外表面与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顶部输入格(3)安装于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顶部外表面,所述控制按钮(6)嵌入安装于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内部,所述电机安装格(4)安装于顶部输入格(3)内部,所述顶部输入格(3)设于安装固定底座(1)上方;
所述炼铁换热控制装置(5)包括防护外壳(51)、明火炼铁装置(52)、循环换热装置(53)、受力挤压推动装置(54)、旋转混合输入装置(55)、传动组(56)、受热推动装置(57)、冷却设备(58);
所述旋转混合输入装置(55)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51)内部,所述明火炼铁装置(52)安装于循环换热装置(53)下方,所述受力挤压推动装置(54)设于循环换热装置(53)上方,所述旋转混合输入装置(55)与传动组(56)齿纹连接,所述受热推动装置(57)安装于冷却设备(58)上方,所述冷却设备(58)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5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混合输入装置(55)包括传动转轴(551)、传输带(552)、衔接转轴(553)、传动带(554)、移动触发块(555)、复位弹簧(556)、固定待触发块(557)、电机(558)、衔接传动带(559)、混合输送杆(5510),所述传输带(552)安装于传动转轴(551)外表面,所述传动带(554)与衔接转轴(553)相连接,所述移动触发块(555)与固定待触发块(557)安装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衔接传动带(559)与衔接转轴(553)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56)安装于移动触发块(555)与固定待触发块(557)之间,所述混合输送杆(5510)嵌入安装于电机(558)内部,所述混合输送杆(5510)与传动组(5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换热装置(53)包括挤压弹簧(531)、衔接换气口(532)、传感带(533)、抽气扇(534)、正极磁场球(535)、固定释放层(536)、固定推动杆(537)、辅助套(538)、移动释放层(539),所述挤压弹簧(531)与正极磁场球(535)相连接,所述抽气扇(534)安装于衔接换气口(532)内部,所述传感带(533)与抽气扇(534)相连接,所述固定释放层(536)安装于移动释放层(539)底部外表面,所述固定推动杆(537)嵌入安装于辅助套(538)内部,所述固定推动杆(537)与移动释放层(539)相焊接,所述正极磁场球(535)嵌入安装于受热推动装置(5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推动装置(57)包括移动封闭盖(571)、直滑轨(572)、导热体(573)、PTC加热板(574)、导线(575)、蓄电箱(576)、按压触发板(577)、韧性弹簧(578)、固定待触发板(579),所述移动封闭盖(571)嵌入安装于直滑轨(572)内部,所述导热体(573)安装于直滑轨(572)内部,所述导热体(573)与PTC加热板(574)相连接,所述导线(575)嵌入安装于PTC加热板(574)内部,所述导线(575)与蓄电箱(576)相连接,所述按压触发板(577)通过韧性弹簧(578)与固定待触发板(579)相连接,所述正极磁场球(535)嵌入安装于正极磁场球(53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材生产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设备(58)包括马达(581)、导能线(582)、冷却控制格(583)、冷却输出口(584)、传输条(585)、导热能扇(586)、衔接出口(587),所述马达(581)设于冷却控制格(583)上方,所述导能线(582)嵌入安装于冷却控制格(583)内部,所述冷却输出口(584)安装于冷却控制格(583)内部,所述传输条(585)与导热能扇(586)相连接,所述导热能扇(586)嵌入安装于衔接出口(587)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93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