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叶柴胡的质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7316.1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康兴东;杨明;梁佳;舒积成;杜剑松;伍振峰;周朝忠;张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普正制药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331409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叶柴胡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技术 薄层色谱法 质量保障 分离度 重现性 中药材 定性 鉴别 药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叶柴胡的检测方法,属于中药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竹叶柴胡检测方法。该方法是以kaerophyllin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重现性好、分离度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增强了对竹叶柴胡的药材质量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叶柴胡的检测方法,属于中药材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 ex DC.是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具有疏风退热、疏肝、升阳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竹叶柴胡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省份,在我国西南是柴胡药材的地方习用品。
目前竹叶柴胡的检测技术较少,尤其是薄层鉴别方法更显不足。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中采用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对照品对竹叶柴胡进行薄层鉴别的方法。李旻等建立了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对照品对竹叶柴胡进行薄层鉴别的方法。林海霞分别建立了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为对照品对竹叶柴胡中皂苷类成分进行薄层鉴别的方法和以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对竹叶柴胡中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鉴别的方法。现有的竹叶柴胡薄层鉴别方法主要是鉴别竹叶柴胡中的皂苷类成分或黄酮类成分,缺少对竹叶柴胡中特征性木脂素类成分的鉴别方法,涵盖的化学成分不足,无法有效的保障竹叶柴胡的药材质量。
竹叶柴胡中的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多样,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操作简便的竹叶柴胡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竹叶柴胡的检测方法是以木脂素类成分kaerophyllin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和分析。
本发明所述的竹叶柴胡的检测方法是由以下步骤组成:以kaerophyllin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包括以下步骤:
a.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kaerophyllin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b.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竹叶柴胡粉末1g,加10~30ml甲醇,超声处理20~4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0~20ml使溶解,用石油醚10~20ml萃取1次,取甲醇部位,蒸干,残渣加水10~20ml使溶解,用正己烷10~20ml萃取1次,取正己烷部位,蒸干,加1ml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c.薄层色谱法的鉴别:取上述对照品溶液3-7μl,供试品溶液3-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丙酮:氨水=30~50:15~25:0.5~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其中步骤a和b没有先后顺序。
竹叶柴胡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考察了提取溶剂,如甲醇,90%甲醇,80%甲醇,70%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80%乙醇,表明甲醇提取较好。考察了提取方法,如超声处理(20分钟、30分钟、40分钟)、回流(1小时、2小时、3小时),发现超声处理30分钟效果较好。
考察了甲醇提取后直接点样、甲醇提取后正己烷萃取再点样、甲醇提取后石油醚除杂再用正己烷萃取后点样,表明甲醇提取后直接点样和甲醇提取后正己烷萃取再点样虽然操作简单并能达到鉴别效果,但所含杂质较多,对背景干扰大。而甲醇提取后石油醚除杂再用正己烷萃取后点样则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背景干扰小。
对照品:kaerophyllin为我们从竹叶柴胡中提取分离得到,结构经过光谱和色谱法鉴定,纯度≥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普正制药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普正制药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7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