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遮光间隔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4664.3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全炯铎;金智雄;朴京在;罗钟昊;金亨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哲锋;胡嘉倩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遮光间隔 固化膜 褶皱 有机EL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 高分辨率 不均匀 最小化 斑点 阶差 上板 下板 制备 显示屏 组装 图案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形成固化膜,所述固化膜在其表面上不产生不均匀褶皱,由此使显示屏上可能由于上板和下板之间在其组装期间的间隙中的缺陷而产生的斑点最小化,以高分辨率形成优异的阶差和图案;并且涉及一种由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并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遮光间隔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能够提供固化膜,固化膜在其形成时在其表面上不产生不均匀褶皱,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并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的遮光间隔物。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维持液晶显示器(LCD)的液晶单元中的上透明衬底和下透明衬底之间的恒定距离,采用由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备的间隔物。在LCD中,所述LCD是由施加到注入到两个透明衬底之间的恒定间隙中的液晶材料的电压所驱动的电光装置,维持两个衬底之间的间隙恒定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存在一个区域,其中透明衬底之间的间隙不是恒定的,那么施加到其上的电压以及穿透这个区域的光的透射率可能变化,产生空间上非均一亮度的缺陷。根据最近对大型LCD面板的需求,在LCD中在两个透明衬底之间维持恒定间隙甚至更为关键。
这类间隔物可以通过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到衬底上,并将涂布的衬底暴露于紫外线等,并在其上放置掩模,然后进行显影来制备。近来,已经做出将遮光材料用于间隔物的努力;相应地,已经积极开发各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近年来,使用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将柱状间隔物与黑色矩阵整合为单个模块的黑色柱状间隔物(BCS)旨在简化工艺步骤。用于制造这样的黑色柱状间隔物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需要容易地以高分辨率形成阶差和图案。
同时,当在显示面板中由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边框时,如果固化膜在其表面上具有不均匀的褶皱,那么可能产生以下严重缺点:由于上板和下板之间在其组装期间的间隙存在缺陷,因此注入的液晶的量可能不均一,或者由于电信号传输不良,因此可能在显示屏边缘上产生斑点。
另外,当如上所述由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备遮光间隔物和固化膜时,需要在特定波段具有特有的透射率,以促进处理的进行并防止在形成图案和固化膜之后可能由从面板后侧发射的背光引起的红色或绿色的光模糊现象。
因此,为了抑制固化膜表面上的褶皱的产生,已经提出了包含丙烯酸树脂作为褶皱产生抑制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韩国专利第1291480号)。然而,在韩国专利第1291480号中,由于如此使用的丙烯酸类树脂包含大量的60到85摩尔%的(甲基)丙烯酸单元,所以难以形成用于制备遮光间隔物的图案的阶差,由于丙烯酸类粘合剂具有如此高的酸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够形成固化膜,所述固化膜在其形成时在其表面上不产生不均匀褶皱,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造的遮光间隔物。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包含:
(A)包含环氧基的共聚物;
(B)包含双键的光可聚合化合物;
(C)光聚合引发剂;以及
(D)着色剂,
其中着色剂(D)包含黑色着色剂和除黑色以外的着色剂,
所述光可聚合化合物(B)中的所述双键与所述共聚物(A)中的所述环氧基的摩尔比满足以下关系:
4≤双键摩尔数/环氧基摩尔数≤35;且
由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固化膜具有1.0/μm到3.0/μm的光学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未经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