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4073.6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7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沈昌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贯穿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收容孔;至少一导接模组,收容于至少一收容孔,每一导接模组具有一弹性组件和一导电组件,弹性组件具有一弹性体,弹性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绝缘件与一第二绝缘件;导电组件具有一第一电触头配设于第一绝缘件,一第二电触头配设于第二绝缘件,以及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收容孔,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导接部电性连接第一电触头,以及一第二导接部电性连接第二电触头,导电组件与弹性组件电性绝缘。弹性体能够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导接模组稳定地连接芯片模块和电路板;导电组件构成一较短的导电路径,避免电流信号流经曲折的易产生电感效应的弹性体,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可双向压缩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测试用电连接器连接于二电子元件之间,其具有一绝缘主体,绝缘主体上设有多个贯穿绝缘主体的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内收容有可双向压缩的一弹性导电端子,弹性导电端子具有曲折延伸的一弹性部,弹性部的上下两端一体地延伸形成有接触电子元件的二接触部。当电路导通时,电流自一电子元件经一接触部、弹性部、另一接触部到达另一电子元件,由于弹性部曲折绵长,导致电流路径较长,且易引起电感效应,不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已知另一种测试用电连接器,为应对以上问题,在固有的弹性导电端子之外,增加了一较短的导接元件,令其跨过弹性部而直接连接二接触部,在原有的较长的电流路径之外通过导接元件增加了一条更短的电流路径,即利用短路缩短电流路径。但这种处理方法并不足够稳定,由于流经弹性部的电流路径在客观上仍然存在,在实际应用中,电流仍有可能流经弹性部的较长的电流路径,从而影响高频信号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弹性体与二接触体之间设置绝缘件阻隔弹性体与接触体之间的接触,并利用一导电端子绕过弹性体而连接二接触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双向压缩的弹性端子的适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收容孔;至少一导接模组,收容于所述至少一收容孔,每一导接模组具有一弹性组件和一导电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一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绝缘件与一第二绝缘件;所述导电组件具有一第一电触头配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一第二电触头配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件,以及一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第一导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触头,以及一第二导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触头;其中,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弹性组件电性绝缘。
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至少一凹槽,所述收容孔的至少一侧壁具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孔的至少一侧壁具有一限位块,防止所述弹性组件退出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触头具有一第一压接部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并沿贯穿方向突出于所述收容孔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触头具有一第二压接部显露于所述第二绝缘件并沿贯穿方向突出于所述收容孔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一第一滑槽收容所述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电触头具有一第一滑接部显露于所述第一滑槽,并与所述第一导接部接触;所述第二绝缘件具有一第二滑槽收容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电触头具有一第二滑接部显露于所述第二滑槽,并与所述第二导接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与所述弹性体的间隔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两端与所述弹性体的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呈弓形,所述收容孔具有相对设置的二侧壁,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抵接于其中一侧壁,所述导电端子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将所述弹性组件抵接于另一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0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