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3133.2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厚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6;D02G3/4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溶性维纶 芯纱 浸渍 纺织技术领域 纯棉纤维 清水漂洗 全棉面料 全棉织物 干爽 棉纤维 舒适性 织造 中空 烘干 可溶 维纶 熨烫 溶解 生产 | ||
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的生产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60S~100S可溶性维纶纱为芯纱,以16S~40S纯棉纤维纱为外裹纱,纺成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本发明产品能改善棉纤维干爽、舒适性,将上述可溶性维纶与棉所纺成的覆芯纱进行正常织造,就可一定规格织物,由于织物中的维纶具有可溶于水的特性,所以将织物经水浸渍加以溶解,取得全棉面料,再经清水漂洗、烘干、熨烫,就可取得中空全棉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统的纺纱型式只能是单一纺纱型式,如棉纤维是最早、最广泛的纺织材料,但其吸湿后不易挥发,对于贴身的衣、被等,会使人体皮肤感到不爽。
近年出现的一系列包芯纱,以此纺成的纱线大多仅在某一方面具有功能,但还没有纺出中空纱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对服务的多方面需求的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一种多功能服装,而这种多功能服装的基础来自于织造其面料的纱线,因此,研究多功能纱线是本领域的热门话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改善棉纤维干爽、舒适性,为织成中空全棉织物而提供的一种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以60S~100S可溶性维纶纱为芯纱,以16S~40S纯棉纤维纱为外裹纱,纺成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
将上述可溶性维纶与棉所纺成的覆芯纱进行正常织造,就可一定规格织物,由于织物中的维纶具有可溶于水的特性,所以将织物经水浸渍加以溶解,取得全棉面料,再经清水漂洗、烘干、熨烫,就可取得中空全棉织物。
通过以上工艺形式获得的中空全棉织物,其纱线表面带有众多微孔及细微沟槽,可以产生毛细效应,可以将人体肌肤表层的汗水和湿气,很快吸收到织物外层,快速散发湿气和汗水,使人体表面保持干爽、清凉、舒适,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通过这些细微沟槽产生的毛细现象,将肌肤表层排出的湿气与汗水经由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瞬间排出体外。
中空全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轻质弹性、手感蓬松以及舒适的保暖效果。另外,中空的面料还能将温暖的空气包裹在纤维中,具有特殊的保暖功能,轻柔、贴身,并能快速将湿气、汗水排出,可提供干爽、温暖、舒适、轻盈的穿着、舒服感觉,可广泛用于保暖内衣、运动服装、衬衣等贴身服饰。
本发明为织造生产中空全棉面料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其生产方法简明、易行,且环保。
本发明芯纱占所述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总质量百分数为15%~25%。该技术方案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芯纱完全覆祼在棉纤维中间,如果占比超过25%容易产生芯纱外露现象,达不到中空纱的效果。
所述可溶性维纶纱为可溶性维纶短纤维纺成的80S纱。之所用可溶性维纶80S,这样覆芯纱中维纶含量达21%,且维纶80S纱的截面纤维根数约61根,有利于最终织物的中空程度,达到良好的吸湿性。维纶80S芯纱是通过现有的传统的环锭纺的纺纱型式,生产工艺非常简单。
具休工艺如下:将可溶性维纶短纤维依次经过清花、梳棉、混一、混二、粗纱、细纱和络筒,取得维纶筒子纱,然后将纯棉纤维纱包裹于可溶性维纶纱的外层,取得维纶与棉的覆芯纱。
其中,将棉纤维经过抓棉、粗梳、精梳、预并、多道混并、粗纱,得到棉粗纱条,在对棉纤维粗纱条进行细纱工序时,将棉粗纱条喂入细纱机,同时将维纶筒子纱无牵伸退绕,并使维纶筒子纱喂入棉须条中间,使棉纤维包裹在芯纱外层,通过加捻,最后卷绕,取得可溶性维纶与棉的覆芯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一、各棉条的预备:
将棉纤维经过抓棉、粗梳、精梳,取得精梳棉条。
将可溶性维纶短纤维经过抓棉、清花、梳棉,取得维纶纤维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未经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3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