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激发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92630.0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方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显峰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 电致 长余辉发光材料 发光源 功耗 长余辉发光 通电 激发效率 占空比 驱动控制电路 幅值调节 控制模式 驱动电流 不连续 减小 发光 | ||
一种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激发控制方法,驱动控制电路(2)控制电致发光源(3)以一定的周期T和占空比T0N/T通电发光并激发长余辉发光材料(4)。它在一个周期T内有N个不连续的通电激发时段TON1...TON N,N大于等于2,T0N为TON1...TON N的和。本激发控制方法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幅值调节电致发光源(3)通电时的发光强度,使其位于长余辉发光材料(4)激发效率较高的区间内;通过PWM电路控制模式调节周期或占空比,从而控制电致发光源(3)的功耗。采用本激发控制方法能在最低亮度不变条件下减小功耗,或在功耗不增条件下增大长余辉发光材料(4)的激发效率从而提高亮度,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满足多种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器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节能发光功能的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激发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发光系统。这种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电源(1)、驱动控制电路(2)、电致发光源(3)和长余辉发光材料(4),电源(1)、驱动控制电路(2)、电致发光源(3)通过线路相连,其工作原理是驱动控制电路(2)控制电源(1)按一定周期T和占空比TON/T对电致发光源(3)供电,使电致发光源(3)间歇发光;电致发光源(3)通电时发光并激发长余辉发光材料(4),电致发光源(3)断电时长余辉发光材料(4)继续发光。这种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及其激发控制方法利用长余辉发光材料(4)的特性,通过间歇激发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发光的目的,并能在断电后具有余辉发光的应急发光效果,可以单独制造发光器件或器材,也可以结合常规发光器件形成组合发光系统,主要用于制造标识、标牌或辅助照明设施等,在节能发光器件等应用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它有别于普通电致发光系统:普通电致发光系统的发光强度一般在一定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而电致长余辉发光系统的发光强度是电致发光源(3)的发光强度和长余辉发光材料(4)受激和余辉发光强度的叠加,故总发光强度与驱动电流是非线性关系并且维持在最低亮度值之上,这是与普通常规电致发光器件最显著的区别;而且长余辉发光峰值时间滞后于电致发光源(3)的通电时间的,因此发光过程要复杂得多。它也有别于传统长余辉发光系统,通过将电致发光源(3)和长余辉发光材料(4)相结合,从而兼具了普通电致发光系统和传统长余辉发光系统的功能,在节能发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年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特别是专利公告号CN 205680702 U公布了一种集成封装长余辉LED发光芯片,专利公告号CN 205723621 U公布了一种长余辉LED器件,专利公告号CN104199496B公布了一种太阳能长余辉发光器件的激发控制方法,专利公告号CN106028512 A公布了LED长余辉器件的控制方法,这些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行业的认可,同时激发了业界对此的研究热潮,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并产生了发光效果多样化的诉求:例如交通行业的交通标识,有时既要有一定的闪烁提醒作用,又不能造成过大的眩光;又例如部分公共场所的发光标志或辅助照明设施需要尽量避免眩光和光冲击,以提高人眼舒适度等。
现有的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常规激发控制方法满足了常规需求,但在一些要求节能效果更好、系统发光亮度更高、发光效果多样化的应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发光效果单一。现有激发控制方法一般在一个周期T内只有一个连续的通电激发时段TON,故激发控制方法单一;驱动控制电路(2)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效果需求,因而其应用领域有很大局限性。
例如,采用现有激发控制方式,在通电的瞬间,由于电流突然增大,电致发光源(3)的发光强度会突然升高并使整个电致激发长余辉发光系统的发光强度突然升高,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眩光效应,对人眼的刺激和伤害大,发光效果差,故在一些场合使用存在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显峰,未经方显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26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波长可调型便携式LED保鲜灯
- 下一篇:RGBW四色LED混光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