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8646.4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17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范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钟 同步 方法 系统 基站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系统及基站,所述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主基站以及从基站,其中,所述主基站,用于获取参考时钟源信号,并在达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参考时钟源信号发送至所述从基站;所述从基站,用于基于所述参考时钟源信号,进行锁相环调节,以锁定所述从基站的系统时钟;其中,在所述从基站的系统时钟未锁定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实时发送条件;在所述从基站的系统时钟已锁定时,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检测到所述从基站失锁的条件,或者,达到预设发送周期的条件。通过上述的主基站与从基站间并不是长时间实时通信的模式,可以节省通信带宽资源,降低了从基站对主基站的依赖程度,提高了从基站的环境适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时钟同步方法、一种时钟同步系统以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时钟是任何时序数字电路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定时和频率要求高的通信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硬件等而言更是影响通信质量、控制准确度、计算效率等指标的关键因素。时钟好坏直接影响单板甚至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通信系统中,时钟锁定是帧号同步、创建小区、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需要时钟长时间工作于稳定的锁定状态,因此通信基站对时钟同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的时钟同步方法大多是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级联、1588等较为传统的常用时钟同步方式,其中:
GPS的授时方式是:GPS射频线缆将GPS天线信号传到NodeB基站内的GPS接收机,GPS接收机通过对卫星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秒脉冲1PPS(1Pulse Per Second)以及日时间TOD(Time of Day,表征1PPS具体的整秒时间值)为基站授时。GPS系统通过测量时间差计算距离,具有精确到ns精度的时间,且GPS时钟同步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性较高,因此GPS为默认的、最常用的基站时钟同步方式。
1588授时方式是:1588时钟同步系统通过以太网的瞬间同步协议来进行基站间对齐。主时钟(master)透过支持1588的网络,与基站的1588模块进行PTP(Precision Time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消息交互。基站根据交互的PTP消息,恢复出时间与master同步。1588网络授时主要优势在于传输距离较长,授时终端成本降低,受外界干扰较少。
北斗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授时精度为10ns。而级联时钟同步方式,则是通过422差分信号通过背板传输1PPS和TOD信号。
然而,上述授时方式分别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通信基站工作环境信号差,若使用GPS、北斗等时间同步方式,需要每个基站连接天线,多处天线资源损耗,并对每处天线的信号都严格要求,这对于信号不稳定地区,很难达到每台基站的时钟稳定性要求,且天线布局分散,难于维护。
而级联和1588则需要主时钟一直锁定,只要主时钟出现故障,从时钟就会失锁,对主时钟依赖性极高,且需要专用的传输模块,对传输模块的实时可靠性也同样有着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基站授时过程出现的天线资源损耗、难以维护,从基站对主基站依赖性高等问题。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以及一种基站,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所述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主基站以及从基站,其中,
所述主基站,用于获取参考时钟源信号,并在达到预设条件时,将所述参考时钟源信号发送至所述从基站;
所述从基站,用于基于所述参考时钟源信号,进行锁相环调节,以锁定所述从基站的系统时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8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