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6734.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9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萩原英辉;加藤大树;齐藤彰;高畑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62;H01M4/505;H01M4/525;H01M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王潇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是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了Li3PO4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可以抑制电压上升时的电池温度上升。这里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上述正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Li3PO4、和具有可带有取代基的萘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Li3PO4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上述具有可带有取代基的萘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适合用于个人电脑、便携终端等的便携式电源、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的车辆驱动用电源等。
关于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已知因为非水电解液的分解而其特性劣化。因此,开发出抑制由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引起的特性劣化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Li3PO4。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Li3PO4通过捕集由非水电解液的分解产生的酸,从而可以防止过渡金属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由此可以抑制电池特性劣化。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初次充电时在正极表面形成源自Li3PO4的被膜,通过该被膜可以抑制非水电解液的分解,抑制特性劣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1033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期望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电压上升时的电池温度的上升被抑制。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以往的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了Li3PO4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中,关于电压上升时的电池温度的上升的抑制,有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了Li3PO4,在电压上升时的电池温度的上升得到抑制。
这里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上述正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正极活性物质、Li3PO4、和具有可带有取代基的萘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Li3PO4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上述具有可带有取代基的萘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内以特定量存在具有可带有取代基的萘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和Li3PO4,因此可以认为在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中的一者或两者形成有被改性的被膜。而且,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可以认为通过该被膜可以在电压上升时抑制放热反应(例如,非水电解液的分解反应等)发生。即,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其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添加了Li3PO4,其在电压上升时的电池温度的上升被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 卷绕电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6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