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水浇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4629.3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镯;陈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仙居县顺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2 | 分类号: | B22D41/02;B22D41/04;B22D41/06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章松伟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套圈 金属外桶 铁水浇注 安装轴 操作杆 竖梁 桶体 透气材料层 安装架 安装孔 隔热 透孔 外端 铸件 操作把手 同轴连接 粘结固定 正对位置 铁水 横梁 侧壁 插装 导出 内壁 贯通 体内 外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水浇注装置,包括安装架、定位套圈、桶体和操作杆,安装架为n形结构,包括横梁和两竖梁,两竖梁上正对位置设有安装孔,定位套圈位于两竖梁之间,定位套圈外部相对的位置固定有两个安装轴,两安装轴分别穿设在两安装孔内,各安装轴的外端同轴连接操作杆,操作杆的外端固定有操作把手,桶体插装在定位套圈内,桶体包括金属外桶和粘结固定在金属外桶内壁上的隔热透气材料层,金属外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金属外桶的透孔。本发明中的铁水浇注装置的结构合理,桶体内铁水中的气泡可以经隔热透气材料层及透孔导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铸件上的气孔,提高铸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水浇注装置,属于浇注设备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厂家仍是通过人工进行浇注生产产品,在浇注时通过铁水浇注装置将铁水注入砂箱内的模型内,待冷却后凝固获得铸件。现有铁水浇注装置存在的问题是,铁水桶内铁水中存在大量气泡,在将铁水导入模腔后气泡仍然存在,因此导致铸件内会出现大量气孔,影响了产品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铁水浇注装置,采用其能够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铁水浇注装置,包括安装架、定位套圈、桶体和操作杆,所述安装架为n形结构,包括横梁和与所述横梁垂直连接的两竖梁,两竖梁上正对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套圈位于两竖梁之间,且所述定位套圈外部相对的位置固定有两个安装轴,两安装轴分别穿设在两安装孔内,且所述安装轴可在所述安装孔内自由转动,各安装轴的外端同轴连接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外端固定有操作把手,所述桶体插装在所述定位套圈内,所述定位套圈内壁面为与所述桶体外壁形状相匹配的形状,所述桶体的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缺口,所述桶体顶部外壁上与所述缺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嘴部,所述定位套圈的底部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抵压片,所述抵压片紧紧抵靠在所述桶体外壁上,所述桶体外壁上固定有与所述定位套圈的上边缘相抵的抵挡凸台,所述桶体包括金属外桶和粘结固定在所述金属外桶内壁上的隔热透气材料层,所述金属外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金属外桶的透孔。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采用本发明中的铁水浇注装置安装使用时,将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浇注机械上,在向桶体内注入铁水时,工人通过操作把手扶着桶体不发生倾斜,在需要倾倒铁水时,人工操作把手旋转使桶体倾斜,铁水由嘴部流入砂箱的模型从而进行浇注,桶体包括金属外桶和粘结固定在所述金属外桶内壁上的隔热透气材料层,所述金属外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金属外桶的透孔,这样一来,桶体内铁水中的气泡可以经隔热透气材料层及透孔导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铸件上的气孔,提高铸件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铁水浇注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桶体的侧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1-抵挡凸台;12-固定连杆;2-旋转及升降机构;21-横臂;22-第一连接轴;23-竖向转动臂;24-第二连接轴;25-横向转动臂;26-电机;27-竖杆;28-绕线轮;29-导向轮;3-安装架;31-横梁;32-竖梁;4-定位套圈;5-桶体;51-透孔;52-金属外桶;53-隔热透气材料层;6-操作杆;7-安装轴;8-操作把手;9-嘴部;10-抵压片;11-抵挡凸台;12-固定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仙居县顺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未经仙居县顺安交通设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4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用性包底冲击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抬包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