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3713.3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华;刘洋;刘雄;杨爱军;荣命哲;刘定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故障模拟装置 加热元件 过热 温度传感器 缸体 温度控制单元 缸盖 电极接线柱 分解气体 加热电极 加热信号 进出气孔 进气球阀 均匀加热 密闭空间 实时检测 真空球阀 采气管 导气管 接线柱 联用仪 气球阀 气质谱 真空泵 采气 内热 气源 加热 测量 容纳 | ||
1.一种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包括,
缸体(18),其为顶端带外翻边且底端封闭的圆柱体,
缸盖(2),其经由固定件连接所述外翻边以固定在所述缸体(18)的顶端使得所述缸盖(2)和所述缸体(18)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缸盖(2)经由0型密封圈(3)密封所述缸体(18),所述缸盖(2)的中央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固接石英玻璃观察窗(1),
电极接线柱(11),其经由陶瓷部件穿过所述缸体(18)的一侧上的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电极接线柱(11)和缸体(18)之间绝缘且密封,所述电极接线柱(11)一端连接布置在密闭空间内的加热电极(9),另一端连接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单元(12),
温度传感器接线柱(13),其经由陶瓷部件穿过所述缸体(18)的一侧上的第三通孔使得所述温度传感器接线柱(13)和缸体(18)之间绝缘且密封,所述温度传感器接线柱(13)一端连接布置在密闭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14),另一端连接用于温度控制的温度控制单元(12),
采气孔,其设在所述缸体(18)的一侧,连接所述采气孔的采气管经由采气球阀(16)连接用于实时检测缸体内热分解气体组分的气质谱联用仪(15),所述采气管上设有用于测量气压的压力传感器(17),
进出气孔,其设在所述缸体(18)的另一侧,连接所述进出气孔的导气管一端经由真空球阀(4)连接真空泵(5),另一端经由进气球阀(6)连接气源(7),
加热元件(8),用于均匀加热的所述加热元件(8)设在所述密闭空间内,其包括容纳电缆的凹槽,测量所述电缆温度的所述温度传感器(14)布置在加热元件(8)的一侧,所述加热电极(9)基于温度控制单元(12)的加热信号加热使得加热元件(8)中的电缆达到预定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优选的,缸体(18)的内径为275~285mm,高度为300~310mm,厚度为8~12mm;所述外翻边宽度为30~40mm,厚度为8~12mm,所述外翻边均匀设置14~16个用于连接所述的缸盖的螺纹通孔,所述固定件为穿过所述螺纹通孔的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的孔径为60~80mm,所述第二通孔和/或第三通孔的孔径为5~8mm,所述采气孔的孔径为10~16mm,所述进出气孔的孔径为16~2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8)的底端固接均匀分布的3~5个高度为80~120mm的支撑脚(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直径为30~40mm,深度为2~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8)和/或缸盖(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元件(8)由陶瓷或电解铜或铝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17)为压力表,所述气源(7)为空气钢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0型密封圈(3)为环形氟橡胶圈,所述温度控制单元(12)为数字显示的温控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质谱联用仪(15)对电缆热分解产生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2-乙基己醇、C0、C02或NO气体检测以获得气体的质谱信息和气体含量。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过热性故障模拟装置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第一步骤(S1)中,电缆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真空泵(5)经由进出气孔将密闭空间抽真空后,气源(7)经由进出气孔输入预定气体;
第二步骤(S2)中,加热电极(9)基于温度控制单元(12)的加热信号加热使得加热元件(8)中的电缆达到预定温度,其中,温度传感器(14)测量电缆温度,通过石英玻璃观察窗(1)观察电缆热分解过程;
第三步骤(S3)中,当加热预定时间后或者点燃热分解达到预定程度后,气质谱联用仪(15)经由采气孔收集热分解气体且检测热分解气体的质谱信息和气体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37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