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立面测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82679.8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6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立面测绘图 测绘 建筑立面 建筑部位 三维模型 环节 数字化 绘制 数字化建筑测绘 测绘草图 标线 建模 摄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立面测绘方法,包括三个测绘环节:标线环节、摄影环节和建模环节。使用本发明数字化建筑测绘方法,首先建立拟测建筑部位的数字化三维模型,然后以该数字化三维模型为依据生成拟测建筑部位的建筑立面测绘图。与使用现有技术,依据在测绘现场手工操作绘制的建筑立面测绘草图绘制的建筑立面测绘图相比,使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建筑立面测绘图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测绘建筑立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测绘方法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传统建筑测绘方法使用手工绘图工具和手工绘图方法,以及手工测量工具和手工测量方法实施建筑测绘,这导致该建筑测绘方法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之上,测绘成果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都亟待改进。其二是使用传统建筑测绘方法实施建筑测绘时,需要测绘者直接接触拟测建筑部位才能对该建筑部位实施建筑测绘,因此无法完成测绘者不能直接接触的建筑部位的建筑测绘。其三是使用传统建筑测绘方法无法精确测绘外表面为单曲面几何形体、外表面为中心轴对称的双曲面几何形体的建筑部位的建筑立面测绘图。其四是传统建筑测绘方法的测绘成果建筑立面测绘图的绘图方法采用手工绘图方法,依据在测绘现场手工绘制的建筑立面测绘草图手工绘制成品建筑立面测绘图,成果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较低。近年来已改进为依据在测绘现场手工绘制的建筑立面测绘草图使用CAD软件绘制建筑立面测绘图,但是依然存在将手工绘制的建筑立面测绘草图人工转换为CAD建筑立面测绘图的问题,关键性的建筑立面测绘草图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成品建筑立面测绘图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立面测绘方法,用于简便精准的测绘出复杂建筑立面。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立面测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固定自动安平激光标线仪,利用该激光标线仪向拟测建筑部位的外表面投射水平或垂直激光扇面,所述激光扇面与拟测建筑部位的外表面相交形成建模标示线,所述拟测建筑部位的外表面为单曲面几何形体或平面几何形体,所述拟测建筑部位的外表面的位于建模标示线上的法线均在所述激光扇面所在的平面上;
(2)在拟拍摄的拟测建筑部位的取景范围内,获取两组线段或两组线段的定位点,每组线段含有两根相互平行的线段,所述线段为水平线或竖直线,不同组的线段相互垂直;获取一个与拟测建筑部位相交的平面,该平面与所述激光扇面垂直,在该平面内再获取一个几何图形或构成几何图形的定位点,测量绘制所述几何图形所需的定形尺寸;
(3)固定摄影装置,利用该摄影装置拍摄所述拟测建筑部位的照片,所述照片中显示有所述建模标示线,且所述照片中显示有所述两组线段或两组线段的定位点,所述照片中还显示有所述几何图形或构成几何图形的定位点;
(4)使用建模软件,以所述照片中的两组线段或两组线段的定位点为依据,调整建模场景的透视关系以使该建模场景的透视关系与所述照片中的拟测建筑部位的透视关系匹配;
(5)依据步骤(2)所述定形尺寸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以该几何图形为建模尺寸参照面缩放步骤(3)所述照片,缩放后的照片与该建模尺寸参照面相匹配,以缩放后的照片为依据建立所述拟测建筑部位的三维模型;
(6)以步骤(5)所述三维模型为依据生成拟测建筑部位的建筑立面测绘图;
(7)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步骤(6)所得的建筑立面测绘图分割出各具风格的局部特征并构建特色建筑立面及构件的特征库;
(8)利用基于图像的三维测量技术智能获得建筑墙体的关键尺寸参数;
(9)按照墙体所包含的构件特征将构件特征库中的模块按照实际测量的参数进行尺寸缩放,形成具有真实物理尺寸和建筑构件特征的墙面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2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