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管径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9790.1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1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高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27/00;B24B47/22;B24B41/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面板 顶面 抛磨 焊接 启动键 主机体 底面 显示屏 不锈钢管 抛磨装置 大管径 停止键 外壁 左端 安全隐患 抛磨设备 从动轮 封盖板 活动轮 移动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管径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其结构包括抛磨片、封盖板、主机体、控制面板、显示屏、启动键、停止键、移动轮,控制面板为四边形,右端设于主机体的左端,与主机体的左端焊接,显示屏的底面设于控制面板的顶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启动键设于显示屏的下方,底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停止键设于启动键的下方,底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增加了活动轮、从动轮等等机构,使设备在使用时,无需人工手持抛磨设备进行抛磨,能准确的抛磨不锈管,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减少人工抛磨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大管径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属于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海洋、核能、医疗器械和石化等领域,铝管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主要用于高端产品的流体输送管道。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人们对不锈钢管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生产制造不锈钢管时,经常需要对制造好的不锈钢管的外壁进行抛磨抛光,使不锈钢管外壁更加圆润光滑,以提高不锈钢管的质量。
现有技术使用时,为大管径的不锈管外壁抛磨时,易由于不锈管的管径过大,抛磨时,通常采用人工手持抛磨设备进行抛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人工抛磨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管径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为大管径的不锈管外壁抛磨时,易由于不锈管的管径过大,抛磨时,通常采用人工手持抛磨设备进行抛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人工抛磨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管径不锈钢管外壁抛磨装置,其结构包括抛磨片、封盖板、主机体、控制面板、显示屏、启动键、停止键、移动轮,所述控制面板为四边形,右端设于主机体的左端,与主机体的左端焊接,所述显示屏的底面设于控制面板的顶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所述启动键设于显示屏的下方,底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所述停止键设于启动键的下方,底面与控制面板的顶面焊接,所述移动轮设有四个,均设于主机体的底面,与主机体的底面焊接,所述主机体为U型结构,顶面设有封盖板,与封盖板的底面焊接,所述抛磨片设有两个,均设于主机体内侧,均与主机体的内侧焊接,所述主机体包括保护外壳、移动传动装置、一号推进装置、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抗压传动装置、二号推进装置、检测传动装置,所述检测传动装置设于保护外壳的中部,贯穿保护外壳的中部,下方设于抗压传动装置的上方,与抗压传动装置的上方焊接,所述抗压传动装置的右侧设有二号推进装置,与二号推进装置的左侧扣接,左侧设于一号推进装置的右侧,与一号推进装置的右侧扣接,所述一号推进装置与二号推进装置为对称且结构相同的装置,均设有移动传动装置、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所述齿轮传动装置一侧与抗压传动装置的侧面扣接,另一侧设于皮带传动装置的下方右侧,与皮带传动装置的下方右侧扣接,所述皮带传动装置的上方设于移动传动装置的一侧,与移动传动装置的一侧扣接,所述移动传动装置另一端设于保护外壳的侧面,贯穿保护外壳,与抛磨片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传动装置包括二号弹簧、三号弹簧、四号弹簧、检测板、传动板,所述检测板设于保护外壳的上方中部,下方左端设有二号弹簧,与二号弹簧的一端焊接,下方中部设有四号弹簧,与四号弹簧的一端焊接,下方右端设有三号弹簧,与三号弹簧的一端焊接,所述三号弹簧的另一端设于传动板的上方右端,与传动板的上方右端焊接,所述传动板的上方中部设有四号弹簧,与四号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上方左端设有二号弹簧,与二号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下方设于抗压传动装置的上方,与抗压传动装置的上方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高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高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9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镍导电棒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锈钢管用超镜面抛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