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9215.1 | 申请日: | 2018-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0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德富;付伟;李建峰;韩燕;蒋康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H01Q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刘莎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瓣 阵列天线 合成相位 馈电网络 天线阵元 阵元 平方和 俯仰 几何构型 优化设计 测角 概率搜索算法 优化设计问题 波束 波束方向图 合成波束 矩形单元 全局优化 天线构造 天线口径 相位约束 低仰角 阵元数 笔形 求解 栅格 微调 天线 优化 | ||
1.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1、根据方位、俯仰空域覆盖,确定阵列天线几何构型以及水平方向阵元间距和俯仰方向阵元间距;
步骤2、根据天线增益、方位波束宽度、俯仰波瓣余割平方的要求,确定天线口径和方位、俯仰阵元数;
步骤3、选择天线阵元类型,设计天线阵元的波瓣,在雷达工作频段内,满足低电压驻波比的要求,即阻抗匹配,天线阵元方向图记为其中θ表示方位向角度,表示俯仰向角度;
步骤4、设计余割平方波瓣和合成相位约束条件下的波束,采用全局优化概率搜索算法对阵列天线的构造和优化设计问题求解,具体为:
(4.1)根据天线增益、方位波束宽度、俯仰余割平方波瓣的要求,确定阵列天线期望的赋形波束,以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构造阵列天线设计的优化问题为:
其中,In、分别表示用3个具有不同相位特性的余割平方波瓣、设计余割平方波瓣和合成相位约束的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第三波束形成网络的第n个天线阵元的激励,n=0,1,…,Ms-1,Ms表示俯仰向阵元数;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第三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k表示波数,k=2π/λ,λ表示波长,dz表示俯仰方向阵元间距;表示第i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的主瓣与理想余割平方函数的误差,表示理想余割平方函数的取值范围,表示俯仰向波束覆盖最小仰角,表示俯仰向波束覆盖最大仰角,Q为波束方向图主瓣区域即理想余割平方函数的取值范围的角度离散采样值,Q为所取角度值数目,表示第i个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的最大值,max(·)表示求最大值;[ψ1,ψ2]为步骤3所设计的天线阵元的波束宽度,为阵列波束方向图主瓣所对应的角度与第一副瓣所对应角度之差;EMSL为期望最大旁瓣电平,第i波束形成网络的波束方向图相位为arg(·)表示复数的主值幅角,(·)′表示取一阶导数,(·)″表示取二阶导数;σ为经验数值,其值表示天线相位中心间距大小;min(·)表示求最小值;
(4.2)采用全局优化概率搜索算法求解步骤(4.1)中的优化问题,得到阵元激励幅度和相位;
步骤5、根据步骤4求解得到的阵元激励幅度和相位,设计馈电网络;
步骤6、天线阵元与馈电网络集成,优化馈电网络的各端口相位,即调整阵元激励的相位,对阵列波束方向图进行微调,满足合成波束余割平方波瓣和合成相位的要求,波束输出结果为其中,表示相位微调优化后的第i个阵列波束方向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阵列天线几何构型选用矩形单元栅格,阵元位置均匀分布,水平方向阵元间距俯仰方向阵元间距其中,λmin表示最小工作波长,θ3dB和分别表示方位向和俯仰向3dB波束宽度,θmax表示方位向最大扫描角度,表示俯仰向波束覆盖最大仰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线性加权和法将步骤(4.1)中的优化问题转换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单目标优化问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割平方和合成相位双约束波瓣阵列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步骤如下:
(4.2a)采用实数编码将优化问题转换为计算机代码,具体为:
优化问题参数变量为In、取值为复数,共3Ms个变量,以取值范围为[0,1]的6Ms个实数变量x1,…,替换,其中,xm,m=1,…,Ms和xm,m=3Ms+1,…,4Ms分别表示第一波束形成网络的阵元激励幅度和相位,xm,m=Ms+1,…,2Ms和xm,m=4Ms+1,…,5Ms分别表示第二波束形成网络的阵元激励幅度和相位,xm,m=2Ms+1,…,3Ms和xm,m=5Ms+1,…,6Ms分别表示第三波束形成网络的阵元激励幅度和相位,则有
(4.2b)设置种群大小,创建初始种群,并计算目标函数值,即适应度函数的值;
(4.2c)分配适应度值,进行适应度评估,进行遗传操作,即选择、交叉、变异,实现目标全局优化概率搜索;
(4.2d)终止条件判断,适应度函数值偏差达到误差容限或算法达到最大遗传代数,算法终止;否则,重新计算适应度函数值,跳转至步骤(4.2c)进行下一轮的寻优搜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92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