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黏膜诱发荧光检测诊断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7697.7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7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谦明;曾昕;但红霞;赵行;周瑜;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黏膜 荧光 诊断仪 诱发 摄像装置 荧光检测 筒体 口腔黏膜病 成像性质 恶性疾患 激发光源 鉴别诊断 筒体内壁 一端敞开 早期诊断 照明光源 光敏剂 盖板 癌变 通孔 成像 显示屏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口腔黏膜诱发荧光检测诊断仪,包括筒体、摄像装置和用于诱发荧光的光敏剂,筒体一端敞开,另一端的盖板上设有通孔,筒体内壁上设有激发光源和照明光源,摄像装置包括显示屏。本发明能够诱发出组织荧光,根据荧光的成像及其成像性质的改变,实现口腔黏膜病,尤其是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癌变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随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黏膜诱发荧光检测诊断仪。
背景技术
荧光诊断已成为口腔黏膜病,尤其是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癌变的一种常用辅助诊断方法,现有荧光口腔检测装置是通过筒体内的荧光灯照射组织,再采用摄像装置通过筒体对组织进行摄像并显示。该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获得的是组织的自体荧光,发光较微弱,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区别不明显,影响诊断。
2、自体荧光容易受到病损局部角质层厚度和炎症状态的干扰,假阳性、假阴性率高。
3、无法同时获取病变组织的白光和荧光图像,不便于追踪比较和病损范围描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口腔黏膜诱发荧光检测诊断仪,结合光敏剂的局部使用,诱发出组织荧光,根据荧光谱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区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有利于口腔黏膜病,尤其是对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癌变进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随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的口腔黏膜诱发荧光检测诊断仪,包括筒体、摄像装置和用于诱导发光的光敏剂,所述筒体一端敞开,另一端的盖板上设有通孔,筒体上设有激发光源和照明光源,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显示屏。
使用时,先将光敏剂涂覆在口腔黏膜组织表面,再通过特定波长的荧光照射、激发组织产生荧光,由于光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吸收率比正常组织更高,从而可以通过观察荧光的强度区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鉴别诊断不同的病变组织。
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的波长为280~500nm。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显示屏均连接处理单元。
优选的,所述激发光源、照明光源均为环形灯管,并通过透明支撑件支撑,所述透明支撑件连接筒体内壁。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激发光源、照明光源位于筒体的同一径向截面。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光源、激发光源均设有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位于筒体外壁。
优选的,所述照明光源为白光灯。
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与筒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配备了用于诱导发光的光敏剂,由于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对光敏剂的吸收率不同,使得病变组织受激发产生的荧光更明显,有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随访。
2、本发明配备了照明光源,方便在白光下对需检测的区域进行观察和图像采集。
3、本发明配备了波长为280~500nm的激发光源,方便在激发光下,对需检测区域的荧光进行观察和图像采集。同时,激发光源和照明光源可进行切换,方便观察同一部位在荧光和白光下的病损特征,并对病损范围进行描计。
4、本发明配备了通信接口,方便其他智能终端或智能仪器接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拆示意图。
图2为筒体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摄像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7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型儿童三维成像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智慧睡眠监护系统